【30年河東,30年河西?】 30年河東30年河西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俄羅斯從文化上對亞洲包括中國的認同必然是有限的、相對的、實用的,而同西方的矛盾不論有多深,仍然會保持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國人在對俄抱持好感的同時,務須保持冷靜。
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中俄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關系之一,兩國最高層的交往日漸頻繁,2006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更是讓“俄羅斯熱”有了“燙人”的感覺。因此,準確給彼此關系“定位”,特別是了解對方對己方的認識,顯得尤為必要。
孰大孰。
先來說俄羅斯根深蒂固的大國意識。俄羅斯自視為大,稱大、做大是俄羅斯人一貫的追求,其根子深植于幾個方向:一是來自信仰,發(fā)自東正教的救世主義。16世紀的俄羅斯人就認為,基督教世界從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廷王朝)一路東移,再到莫斯科(公國)成為“第三羅馬”的中心,昭示著只有俄羅斯人才有資格擔負起告訴世人終極真理的使命,因此,“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講俄語”。而且,俄羅斯認為它這樣做并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旨在拯救所有深陷苦難的人們。應該說,社會主義制度首先出現(xiàn)在俄國,并且被它推廣到其他國家,跟俄羅斯人的這一救世情結不無關系。二是來自絕地逢生的意志力和抗爭精神。在歷史上,俄羅斯人有過多次以弱勝強的傳奇經歷,特別是1812年反擊拿破侖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和被稱為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1941~1945),令俄羅斯的民族自豪感經久不衰。三是來自無人能比的廣博疆土和富饒資源,天然氣、石油、煤炭、森林、淡水,如此等等,令當今飛速發(fā)展的國家羨慕不已的自然寶藏讓俄有理由得意;四是輝煌且令世人景仰的科技、文化成就。原子技術、宇宙空間技術、普希金的詩歌、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等已經成為人們想象俄羅斯的標識性符號的一部分。
然而,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卻陷入了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和社會政治動蕩,甚至連拉脫維亞或者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也“膽敢”在俄羅斯“太歲頭上動土”:或不給本國的俄羅斯族及講俄語的人公民待遇,或公開叫板俄羅斯的軍事存在,令其趕快“滾蛋”。因此類事例多如牛毛,故有人比喻俄是“虎落平陽遭犬欺”。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之間的地位認同卻顯得有些特殊。自19世紀中葉,因為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慘敗,俄羅斯在歐洲列強中的影響力江河日下,卻在東方清朝政府面前,成為左右“抵抗英、法、日入侵”局勢的主要力量。1896年的中俄同盟以秘密條約的方式確定了俄在中國外交中的大國地位。一個世紀之后,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再次跌落,甚至被包括其總統(tǒng)普京在內的人們看成是二流或三流國家,然而,中國卻一直把它定位為世界大國,或者是多極化世界的一極。中國民眾在問卷調查中對俄羅斯軍事實力、文學成就和著名政治家的認同度排在他們對俄羅斯的了解的前三位。
對于俄羅斯來說,中國的地位卻始終有些微妙。清朝末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俄羅斯(蘇聯(lián))自視為有資格當中國的“保護傘”,因此,平等地位幾乎無從談起,盡管形式上簽的都是互助同盟條約。今天,在中國飛速發(fā)展、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俄羅斯有把中國看成大國的意思,但依然有太多的例子顯示,中國在俄羅斯人心目中要“矮上一截”。扼要舉其三:例一,俄羅斯民眾在問卷中描述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時,人多、菜好吃和長相特別占了前三位;例二,約60%的俄羅斯人認為俄應該比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更大;例三,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有求于俄的地方遠多于俄求中。
孰親孰疏?
任何國家在外交上都要有急緩、輕重、親疏的分別。若用一種比較明了的方法說明俄羅斯的親疏選擇,可以說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烏克蘭)是俄羅斯人的骨肉兄弟、前蘇聯(lián)國家是俄羅斯的“近親”、歐洲人和信基督教的人是俄羅斯人的“遠親”,遵循民主、自由原則且富有的國家則是俄羅斯要交好的“情人”。
假使說俄羅斯不會放棄利用一切可能的時機拉近與美國的關系,是因為美國在冷戰(zhàn)結束以后的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結構中所處的獨特地位、與之交好更能夠標示俄羅斯大國地位的話,那么俄羅斯對日本的態(tài)度則非常值得玩味。最新的民調顯示,日本是俄羅斯人特別是遠東地區(qū)的俄羅斯人眼里最值得交往的亞太國家,日本人在俄遠東受歡迎的程度排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和中國之前。令人費解的是,俄日之間不僅不能像中俄那樣通過平等協(xié)商解決領土問題,而是曠日持久地爭執(zhí)不休,而且,連象征正常國家關系的和平條約都無法簽署。因此,從民間認同的意義上講,俄日有爭端也有信任,中俄爭端不多但信任也有限。
俄羅斯對中國信任程度有限的原因既來自歷史上的領土問題,也與中國發(fā)展太快讓其感受太大壓力有關。這方面的事例比較多,特別是在兩國的科技合作方面。理論上,俄方希望借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時機,推廣自己的科技成果。因為從蘇聯(lián)時期起,俄羅斯相當一部分高端科研成果停留在紙上和實驗室里,很容易過時,若不能產業(yè)化就不能收回研發(fā)成本,也就不能進一步推動其科技創(chuàng)新。然而,普京卻在2005年初要求對俄中在西伯利亞地區(qū)合建科技園的設想“三思而行”,表明他對中國可能用“高薪”引發(fā)俄羅斯“智力資源”和人才外流的前景甚為擔憂。被稱為“俄版李文和案”的“中國間諜案”也是俄羅斯對中國持有強烈戒心的表現(xiàn):俄一所大學的熱物理實驗室主任被俄聯(lián)邦安全局指控為叛國、向中國泄露機密。雖然一審被判無罪,但二審后他卻被判處勞改14年,并不得大赦。然而,就連俄羅斯本國的輿論也都承認,所謂被泄密的技術早就寫進了俄大學的教科書。
但也必須強調的是,最近幾年,隨著獨聯(lián)體內部“顏色革命”的蔓延,俄羅斯為了維護自己的戰(zhàn)略空間,對中國重視的程度在不斷加強。中國有關部門應抓住時機,讓更多的俄羅斯人積極、正面地認識中國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孰“體”孰“用”?
關于俄羅斯像“雙頭鷹”那樣東西方兼顧的比喻,是人們評論俄外交政策時常用的。的確,究竟屬于西方還是東方的爭論,在俄從未休止過;俄羅斯越來越重視亞洲外交也是不爭的事實。于是,國人對俄國內所謂的歐亞主義主張?zhí)貏e青睞,進而認為俄已經從實質上認同了中國、亞洲、東方。
就此必須澄清的事實是,第一,俄羅斯歷史上爭論的“東西方”所指的是歐洲的東與西,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天主教和東正教之分的問題,那里的東方完全沒有亞洲的因素存在;第二,俄羅斯密切同中國、印度這樣的東方大國的關系并不等于說它已經認同自己的亞洲屬性了。
從俄民族和國家發(fā)展歷程看,西方(特別是西歐)對俄羅斯來說為“體”,東方乃是“用”!绑w”是不能改變的本質確定性,俄羅斯從來都認為自己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講當然是歐洲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更改的;而親近亞洲的這一“用”的政策選擇,則不是確定的,是有原因和條件的,會因時因地因事而變化的,甚至有可能是180度的轉變!坝谩钡霓D變邏輯取決于西方對俄的態(tài)度:當西方不理會俄融入其中的愿望和步驟,甚至對俄采取各種形式的抨擊、孤立政策時,俄會因惱怒而暫時背西方而去,轉而親近東方,當然,親近東方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嚇唬西方――俄知道它與東方結盟是西方最不愿看到的情景,也可能是因為現(xiàn)實的經濟發(fā)展或地緣安全方面的利益;當西方面臨某種嚴重的危機或威脅,如法西斯的侵略、國際恐怖主義的泛濫時,就會采取懷柔的政策來拉攏俄,它就會迅速地重新轉向西方,9•11事件以后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的大幅度改善就是最好的例證。
上述事實表明,俄羅斯從文化上對亞洲包括中國的認同必然是有限的、相對的、實用的,而同西方的矛盾不論有多深,仍然會保持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國人在對俄抱持好感的同時,務須保持冷靜。
。ㄗ髡邽橹袊卸黻P系史研究會副秘書長)
相關熱詞搜索:河東 河西 30年河東,30年河西? 三十年河東轉河西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