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公共參與對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啟示_三個農民工砌墻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美國移民及解決移民公共參與的主要做法 一、美國移民的發(fā)展歷程 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后不久,北美就有了歐洲人的活動,但直到1607年英國人在弗吉尼亞的詹姆士河口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據(jù)點――詹姆士城之后,有組織、永久性的移民活動才隨之開始。美國的移民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自由移民時期(1607-1882年)。繼英國移民之后,大批荷蘭人、瑞典人、威爾士人、德意志人和法國胡格諾教徒接踵而至。在英國統(tǒng)治時期(1607―1776年),日后成為美國的13個殖民地總共接納了100多萬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1820年至1880年間,外來移民總人數(shù)達到1000多萬。(2)排斥和限制時期(1882年一美國參加“二戰(zhàn)”)。美國國會在20世紀20年代,先后通過了三個移民法,確立了移民限額制度,旨在限制移民入境的人數(shù),選擇移民的民族來源體制。在1921―1929年,每年入境的歐洲移民從80萬下降到15萬人,到30年代,入境的歐洲移民甚至低于限額法所規(guī)定的入境限額。(3)限制和選擇時期(“二戰(zhàn)”以后至今)。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開始了美國移民政策有限松動階段。這首先表現(xiàn)在1943年美國廢除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排華法”,其次表現(xiàn)在戰(zhàn)后初期美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特別法令和臨時緊急措施,如1946年的“戰(zhàn)爭新娘法”、1948年的“流離失所人員法”以及1953年的“難民救濟法”等等。不過這種松動是非常有限的,1952年,美國國會竟不顧社會輿論的反對制定了“移民和歸化法”。在社會輿論的迫切要求和廣泛推動下,美國國會于1965年以壓倒多數(shù)通過一個新移民法――即“移民和國籍法”。根據(jù)這個移民法,美國取消了移民限額法中的民族來源制,改為按國籍(不按民族和種族)定份額,從1968年開始實施全球限額制度。國會在1986年通過“移民改革和控制法”,1990年又通過了一項新的移民法,其主要規(guī)定是在沒有改變家庭團聚原則的前提下,盡量增加有職業(yè)移民的限額,并且增加了多樣化移民的限額。
二、美國解決移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做法
美國的移民給美國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的政治地位并沒有與他們所作出的貢獻成正比。相反,由于移民們受本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等多方面的影響,形成了不同于移民國的文化品格與個性,加之移民國對輸出國移民難免有所歧視,使得移民們在輸入國的政治參與權難以維系,往往處于政治邊緣化狀態(tài)一旦在這一過程中,眾多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不同理論,試圖解決移民的政治參與狀況。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曼吉等人的“異鄉(xiāng)人區(qū)”理論,帕克的文化維護與同化理論,托馬斯與茲納尼斯基的求得生存資源理論,安德森夫婦、李特爾等人的志愿性社團謀生理論。
帕克的文化維護與同化理論產(chǎn)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對移民的研究,帕克發(fā)展出“社會距離”和“邊緣人”理論。帕克認為,同化的過程是移民與當?shù)鼐用裰g的相互融合的過程。所有外來移民都期望能夠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之中,被同化是美國少數(shù)族群期待的目標,帕克將這樣的同化視為“一個互相滲透和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人和集團得到了其他集團的記憶、情感與態(tài)度,同時,他們的經(jīng)歷和歷史也被其他人分享,由此他們匯入一種共同的文化生活”。這就是帕克的文化維護與同化理論。
那么,美國是如何逐步解決移民的政治參與問題的呢?
首先通過同化政策使移民融入美國社會。使移民真正成為美國公民。如1915年5月10日威爾遜總統(tǒng)在費城歸化公民大會上公開宣稱:“一個認為自己是屬于在美國的特別民族集團的人,就還沒有成為美國人。”在威爾遜總統(tǒng)發(fā)表了歸化大會致詞后不久,美國政府就宣布,為保證美國的安全,將對所有的外來移民實行“百分之百的美國化”政策,要求移民成為“百分之百的美國人”。美國移民委員會聯(lián)同移民歸化局,成立了“美國化運動日全國委員會”,并向全國發(fā)出通告,確定1915年7月4日為“美國化運動日”。為了形勢發(fā)展需要,“美國化運動日全國委員會”更名為“全國美國化委員會”,并提出了“英語第一”、“美國第一”、“美式生活標準”的要求。為了實現(xiàn)“百分之百的美國化”的目標,各州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僅開辦夜校,教授移民英語、“美國主義”,還通過法律來強化美國化。
其次,在解決了移民與當?shù)鼐用裰g的相互融合之后,即真正成為“百分之百的美國人”之后,再通過選舉、社團活動等多種方式參與政治。美國對移民參與政治的成功做法,也可以體現(xiàn)在2008年的美國大選中。2008年11月,美國各大電視網(wǎng)公布的初步統(tǒng)計結果顯示,非洲黑人后裔奧巴馬在4日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麥凱恩,當選第56屆美國總統(tǒng)已成定局。鳳凰城的廣播電臺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說,50年前美國很多地方黑人還無權投票,50年后一名黑人卻成為美國總統(tǒng)。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還在為1000年前的事情爭斗,美國卻已經(jīng)擯棄了50年前的恩怨,這是美國的巨大變化?梢哉f,奧巴馬的當選是美國解決移民參與政治的最好體現(xiàn),也是種族身份歧視在美國公民政治參與中的一次瓦解。
美國解決移民公共參與經(jīng)驗對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啟示
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解決移民政治參與的成功做法,對構建和完善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機制有著有益的啟示:
一、建立與完善組織,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平臺依托
西方國家公眾的政治參與往往借助于一定的組織形式,如政黨、團體、運動、集會等。很顯然,有組織的參與會提高參與質量,增強參與效果。在拉什所列舉的十種參與形式中,有六種屬于借助于某種組織或團體參與政治這些組織和團體,除了政黨以外,大多數(shù)屬于市民社會性質的民間準政治和非政治組織。在當代西方社會,此類組織數(shù)量極多,種類也相當復雜,公眾的各種利益和要求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代表性組織。市民社會組織是聯(lián)系個人與國家的中介和紐帶,它將分散的個人資源和能量整合為集體的意志,從而大大強化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與互動,有效地提高了政治參與的質量。那么,從中國農民工參與政治的現(xiàn)狀看,大多數(shù)農民工參與政治沒有組織依托,根據(jù)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只有21.5%的農民工所在單位成立了黨、團組織,農民工所在單位或社區(qū)成立了工會的比例也相當少,只占16.2%,37.2%的農民工表示所在單位或社區(qū)沒有成立工會組織。
顯然,沒有組織的依托,農民工的參政權以及合法權益的保護勢必受到忽視或損害。因此,大部分的農民工認為“需要成立工會等維護其權益的組織”,據(jù)課題組調查,這部分人占到83.0%。為此,我們應該從美國等西方國家公民政治參與的經(jīng)驗中得到啟示:建立與完善組織,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平臺。
二、加速農民工市民化,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社會支持
農民工只有市民化,才能與城市居民形成融洽的人際 關系,才能得到合理的資源配置,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社會結構方面的和諧,從而實現(xiàn)其政治參與的目的。但目前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依然不容樂觀。通過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只有7%的農民工與市民“有較密切的來往”,大部分與市民都是“一般工作關系”。另外,從市民對農民工的態(tài)度來看,60.6%的農民工認為市民對他們的態(tài)度“一般”,甚至有18.9%和8.7%的農民工認為市民對他們的態(tài)度“不太熱情”或“很不熱情”。
正是由于城市居民與農民工之間的這種排斥關系,使得農民工雖然身在城市卻不能融入其中,農民工的政治參與更顯得遙不可及。為此,我們應該從西方移民政治參與的經(jīng)驗中得到啟示:加速戶籍改革,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為農民工參政政治提供社會支持。
三、營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圍,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政治保障
政治文化環(huán)境或制度同樣也是影響政治參與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政治文化對政治參與本身及參與的具體形式顯然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如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在選舉上的公開性,競選范圍的廣泛性,既體現(xiàn)了選舉本身的民主特性,同時也具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政治宣傳的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政治文化氛圍。除此之外,政治系統(tǒng)對待集會和示威游行一類群眾性政治參與行為的態(tài)度、政黨及壓力集團的范圍和性質等“游戲規(guī)則”,都可能是決定政治文化環(huán)境或制度而影響或構成一定政治參與關系的變量。而當今,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卻缺少這樣的政治文化氛圍,或者說這樣的氛圍不濃厚。由于政治文化氛圍不濃厚,因此導致許多農民工對政治漠不關心。據(jù)課題組調查,自我評價為底層的農民工中,33.7%的人認為對待政治最好的態(tài)度是“不介入”,而自我評價為上層的農民工中,62.3%的人認為應該“積極參與”,只有7.7%的人認為對待政治最好的態(tài)度是“盡可能少參與”?梢姡畏諊妥陨淼纳鐣匚坏呐袛嗯c農民工的政治參與熱情密切相關。
正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圍或政治文化氛圍不濃厚,才使得農民工政治參與態(tài)度冷漠,為此,我們應該從西方公民政治參與的經(jīng)驗中得到啟示:營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圍,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政治保障。
四、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技能保障
參政議政能力與技巧是農民工參與政治的基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精英政治”或“專家政治”中得到啟示。在西方,雖然在法律上規(guī)定廣大民眾都具有政治參與權,但真正的政治參與權卻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但我們至少從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那就是這些少數(shù)人在參政議政的技能方面較之廣大民眾要強一些。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農民工要能有效地參與政治,就必須提高他們的參政議政能力。從中國農民工的參政議政能力的現(xiàn)狀來看,他們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努力。如課題組通過調查農民工對自身政治權益密切相關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城鎮(zhèn)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了解程度,發(fā)現(xiàn)只有2.5%的農民工表示“非常了解”,33.0%的農民工“從未聽說過”。
由此可見,農民工對于政治典則的認知水平相當有限,在這樣的前提下,農民工要有效地參與政治是難以做到的為此,我們應該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原則的指導下,吸收西方發(fā)達國家政治參與的精華,盡快提高中國農民工自身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為農民工參與政治提供政治技能保障。
相關熱詞搜索:參與 農民工 中國 美國移民公共參與對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啟示 有投資移民美國的嗎 美國投資移民的條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