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經濟合作惠及兩國人民】中印經濟合作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印經貿關系是兩國全面關系的重要支柱,加強經濟合作是促進兩國共同發(fā)展和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2014年,中印將占世界GDP的14.5%。兩國經濟問的互補關系是任何國家都替代不了的。
中國和印度有悠久的古代文明史,兩國友好相處延續(xù)2000多年。如今,兩國又同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使美國陷入1929-1932年大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他國家也蒙受其害,有些國家至今難以自拔。而中國和印度都經受了考驗,保持了“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2008―2009年度,中印兩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7%和6.7%。不少政治家和著名學者驚呼世界經濟重心正在向亞洲轉移。
中印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責任更加重大。在兩國并行崛起的形勢下,多數人認為是大好形勢,也有人再彈“一山不容二虎”老調,挑撥中印關系。
由于邊界等問題的影響,中印經濟合作在曲折中前進。而經貿關系是兩國全面關系的重要支柱,評估60年來的經濟合作歷程,并采取措施把它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將給雙邊關系注入新活力,有利于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穩(wěn)定和繁榮。
中印經濟存互補優(yōu)勢
中印都是人口多,能源和自然資源短缺的國家。盡管政治制度不同,但都以發(fā)展經濟為中心,積極推行經濟改革。國情相似,但經濟增長方式不同。
中國形成了以制造業(yè)為主和出口拉動的國民經濟結構,2009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分別占GDP的 10.6%、46.8%和42.6%。而印度則靠技術驅動,形成了以服務業(yè)為主和內需拉動的國民經濟結構。在2006―2007年度GDP中, 農業(yè)占18.5%,工業(yè)占26.4%,服務業(yè)占55.1%。
兩國都是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2003―2004年度至2007―2008年度,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0%,印度為8.8%。2009年,中國的GDP為33.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4.9萬億美元);印度的GDP為60萬億盧比(約合1.3萬億美元)。兩國現占世界人口的40%,占世界GDP的9%。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中印將占世界GDP的14.5%。優(yōu)勢互補的基礎越來越大。
兩國的中期發(fā)展目標是,到 2020年,中國將建成小康社會,印度將成為發(fā)達國家。但那時兩國的人均收入仍將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為克服能源和礦產資源短缺,增加就業(yè)和使經濟發(fā)展的好處惠及全民,兩國都鼓勵創(chuàng)新,培育新興產業(yè)如新能源、低碳產業(yè),使經濟增長方式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
現在兩國都在進一步調整產業(yè)結構,在保持優(yōu)勢的前提下,使一、二、三產業(yè)比例更加協(xié)調。中國力圖擴大服務業(yè),建設新農村,擴大內需。印度重振制造業(yè),加快發(fā)展基礎設施和提高農業(yè),促進出口。因此,彼此都重視和學習對方的發(fā)展經驗,都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加強經濟合作是促進兩國共同發(fā)展和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這種互補關系是其他任何國家替代不了的。
中印貿易走向“最高境界”
60年來,中印雙邊貿易的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取得現在的成績來之不易。20世紀50年代,中印關系很好,但兩國都處于貧困狀態(tài),外匯短缺,加上交通不便,進行貿易的商品非常少。
1959年為貿易額最高年份,僅達2506萬美元。1962年的邊界沖突導致貿易中斷,直到1977年才恢復。自1978年拉?甘地總理友好訪華以來,貿易出現增長趨勢。1989年雙邊貿易額達2.711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1.6871億美元,印度出口1.0284億美元。中國從印度進口鐵砂、鉻、咖啡。印度從中國進口生絲、豆類、香料和土特產品。1990年,由于印度經濟危機,貿易額降到1.58億美元。2000年上升到29.4億美元。進入新世紀后,貿易額大幅度上升。2004年至2008年分別為136.4億美元、187億美元、250億美元、386億美元、513億美元。2009年,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降至434億美元。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居中國貿易的第七位。
貿易失衡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印度在2000年至2003年間處于順差,自2004年以來出現了較大的逆差:2006年41.2億美元,2007年96億美元,2008 年112億美元,2009年160億美元。在進出口商品結構上,中國以出口制成品為主,印度以出口鐵砂等原料為主。對此,印度常以反傾銷和安全問題為由限制中國的出口。2008年下半年,印度對進口商品提出了42項反傾銷調查,其中有17項是針對中國的。如果相互摩擦處理不好,2008年曼?辛格訪華時達成的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600億美元的目標將難以完成。
印度企業(yè)擔心在競爭中處于下風或許是妨礙中印自由貿易協(xié)定盡快簽訂的一個因素,如能簽訂,將使雙邊貿易達到最高境界。世界銀行關于《中印自由貿易區(qū)》的一份報告指出,“就優(yōu)惠貿易而言,南盟的目標應著眼于亞洲貿易區(qū)。其最佳切入點是中印自由貿易區(qū),因為兩國經濟正在崛起,加在一起規(guī)模巨大,且中國產品具有世界競爭力。印度貿易面臨的風險比在南亞自由貿易區(qū)小。中印自由貿易區(qū)也為最終形成亞洲自由貿易區(qū)提供最佳前景。”這需要雙方從更高的角度看待貿易前景。
中印聯(lián)合研究組已提出通過擴大貿易來減少印度的逆差。雙方將進一步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增加對路的貿易品種。據報道,印度希望增加魚蝦等海產品、水果、高附加值制成品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減少優(yōu)質鐵礦砂的出口。實際上,兩國貿易的潛力很大,甚至在雙方都有競爭力的紡織品、汽車零部件、藥品等領域也有互補性。
最近,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說,“勞動成本決定了我國中低檔商品在世界上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如果僅有這一塊而沒有進口的促進和平衡,那么我們的貿易是不夠平衡的,長此以往是難以維持的。我們需要采取一些促進進口的政策,增加我們所需要的機電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重要商品的進口!
中印合作
在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兩國大企業(yè)的投資有良好的開端。自2001年朱?基總理訪問印度,提出“印度的軟件與中國的硬件相結合,天下無敵”后,印度最大的5家軟件公司:塔塔咨詢公司、信息系統(tǒng)技術公司、維普羅技術公司、薩蒂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研發(fā)中心。他們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除了滿足在中國市場上的客戶需要外,還以中國為基地,向日本、東南亞、韓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擴展業(yè)務。因為只有中國才能滿足他們對廉價專業(yè)人才的需要。
2006年塔塔咨詢公司與中國企業(yè)建立了合營企業(yè),后來微軟入股9%。該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使在中國的員工人數從目前1000人增至5000 人。信息系統(tǒng)技術公司決定使中國成為印度以外最大的發(fā)展中心, 2009年在上海和杭州的員工已增至1258人,今年打算再招聘1000名中國人。印度國家信息學院等在中國舉辦了幾百個培訓中心,為中國培訓了大量信息技術人才。
塔塔財團除了擴大了在中國的研發(fā)人員規(guī)模外,還在尋求向汽車、旅館、鋼鐵和電信部門投資的機會。其他印度企業(yè)也有長遠發(fā)展計劃。蘭巴辛藥業(yè)公司的成就使雷迪實驗室等幾家藥業(yè)公司也在中國落戶。比爾拉財團在遼寧省營口市投資2億元人民幣,生產碳黑,在江蘇省太倉市投資生產粘合劑。馬亨德拉拖拉機公司除在中國生產汽車、農機外,還開展旅游、信息技術服務和貿易。桑德拉姆鉚釘公司在浙江省海陽縣設立了生產零件的分公司。維迪康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互聯(lián)網電視機。截至2005年底,印度對華投資196項,合同金額為4.21億美元。 中國對印度的投資額至2005年底為4735萬美元。主要投在家用電器、電腦、軟件、化工、鋼鐵和汽車配件等行業(yè),F在已有45家中國公司在印度設立了辦事處。海爾、康佳、華為、聯(lián)想、中遠公司等知名中國企業(yè)也以印度為立足點, 向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等國擴展業(yè)務。印度電信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已給華為帶來大批電信設備訂單。它承包了印度艾爾電信公司在斯里蘭卡的電信工程。此外,中國在印度的漁業(yè)投資也有很好的效益。
但是,雙方的投資規(guī)模低于兩國的潛力。2008年曼?辛格總理訪華時,就推動經貿合作 ,向中印企業(yè)家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聯(lián)合制定一個面向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以便擁有進行經濟合作的長遠眼光和落實這種合作的路線圖。第二,開發(fā)一種贏利性的商業(yè)模式,其中的要素包括雙方的互補性、競爭力以及中國和印度這樣龐大市場的特殊需求。第三,深入了解對方的市場、商業(yè)習慣和管理方式,兩國商界應該對宏觀經濟前景、規(guī)章制度以及影響企業(yè)競爭力的各個因素提高認識!边@些建議對企業(yè)家具有指導性。
中國在印度的工程承包已有相當規(guī)模。2007年,中國企業(yè)在印度獲得了120億美元的項目,包括橋梁、公路、地鐵、工廠和房地產等。印度大力發(fā)展基礎設施將給中國在印度的工程承包帶來更多商機。另一方面,中國公司在印度雇傭了大批印度人,也為印度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機會。印度公司在中國的勞務承包還比較少。但印度的高技術人才在世界很搶手,中國發(fā)展技術含量高的新型產業(yè)和服務業(yè)將為他們敞開大門。
用合作取代競爭
中國和印度消費全球原油產量的11%,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分別為42%和75%。兩國都積極在境外收購油氣田以填補國內資源缺口。
在2005年以前的幾次收購競爭中,中國雖然小勝印度,但印度的競爭也使中方成本上升。惡性競爭對彼此都不利。2005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首次聯(lián)手,以5.31億美元從加拿大石油公司購得其在敘利亞油田37%的股權。此后,中石化公司又與印度OVL共同收購哥倫比亞石油公司50%的股份。2006年1月,印度石油天然氣部長艾亞爾訪華,兩國簽署了“加強石油與天然氣合作”備忘錄,兩國油氣公司簽署了5項能源合作協(xié)議,涉及互相交換信息、合作競標海外油氣勘探和合資生產等,合作內容更加廣泛。 2010年2月18日,印度政府批準石油天然氣公司和印度GAIL公司在中石油公司建設的緬甸至中國云南省的油氣管道分別投資167.84億美元,和8388萬美元,控股8.53%和4.17%。這是兩國最近合作的又一個例子。
除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外,中國同意讓印度分享煤液化技術和信息,并將參加印度煤層開發(fā)和地下煤氣化項目。由于煤炭是印度的主要能源, 煤炭利用技術升級對印度能源安全至關重要。雙方在風力發(fā)電、太陽能、核電、生物能等領域進行合作也在展開。印度蘇司蘭公司是印度最大的風電設備公司,已在中國兩個風電站投資。在促進國際能源合作和維護石油消費國的權益方面,兩國已在多次國際會議上相互配合。
此外,中印在全球貿易、投資、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秩序等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也應該就推動解決這些問題密切磋商和合作。兩國領導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遠見卓識在20國峰會上充分展現。他們向世界表明:兩個負責任的大國既有發(fā)展雙邊關系的愿望,也有在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開展合作的潛力。
相關熱詞搜索:惠及 兩國 經濟合作 中印經濟合作惠及兩國人民 中印經濟合作 中印緬孟區(qū)域經濟合作研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