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思余:重建家園理當包括重建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當我們在反思檢討抗震救災的種種得失之時,其中必須考察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政府的合法性問題。就這次抗震救災而言,中國的國際形象大為改觀,國際地位也空前提升,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穩(wěn)固與提升。然而,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卻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乃至高度警惕的方面。我們不妨先看看近日媒體報道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綿竹市長下跪,遇難學生家長全不理睬
綿竹市五福鎮(zhèn)富新二小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造成127名小學生不幸遇難。5月25日上午10時許,在綿竹通往德陽的德阿公路上,在地震中遇難的富新二小127名學生的家長組隊前往德陽市委反映問題。面對行進的人群,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極力挽留這些家長,不要其徒步前往德陽。當隊伍走到綿竹中心廣場處時,蔣國華突然跪倒在隊伍旁,揮著手請求家長們留步,“請相信綿竹市委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要走了!”面對蔣國華的下跪之舉和呼喊,家長們都沒有理睬而繼續(xù)前進。
案例二:福建商人拎28萬現金,徒步災區(qū)逐戶發(fā)放愛心款
福建晉江商人賴金土,提著28萬元現金徒步到災區(qū),挨家挨戶給最困難的災區(qū)群眾發(fā)放現金,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夜宿農村,甚至為多發(fā)一戶寧愿挨餓。賴金土一般是先找村主任要最困難戶名單,然后挨家挨戶找上門送上愛心款。因需要救助的災區(qū)群眾太多,賴金土只能走一個村算一個。四川災區(qū)的農村流傳著他的故事,就連成都街頭的出租車司機,也都在說著他的故事。
針對以上案例一,我們免不了諸多質疑:為何市長都下跪了,遇難學生家長卻不理睬?市長的權威性在哪里?市長承諾的公信力又何在?針對市長下跪卻不理睬,這絕不是遇難學生家長一時的情緒沖動,恐怕反映的是深層次的市長、市政府的合法性問題。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如此災難關頭,針對遇難者,特別是大規(guī)模的遇難者,理當重點推進的安撫人心和慰問工作尚欠火候。等到遇難家長拍案而起,再來做出一些所謂的承諾,如何叫人信服?易言之,遇難學生家長不理睬下跪的市長,這恰恰是政府合法性走低的最好明證。
商人的時間總是寶貴的,賴金土為何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只身前往災區(qū)、親自將愛心款發(fā)放到群眾手中?他甚至也不讓村主任參與,只是從其手中要到最貧困的家庭名單。為何他不選擇通過各種渠道捐款?為何他不選擇將愛心款送到地方政府、村兩委或者村民小組長手中,再通過他們發(fā)放給困難村民?為何他堅持只身徒步,到處遍撒愛心,力爭讓更多的人盡可能感受即時、真實、不折不扣的溫暖,而不是隨便找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再順便提高一些標準,即可迅速將其派完?
誠然,這一切的一切,業(yè)已充分說明,包括賴金土在內的相當多的善舉,他們并不相信愛心款一旦經過政府、基層組織的手,能夠確保即時、足額、不折不扣地分發(fā)到受災群眾手中。就是能夠到達底層政府或者基層組織,他們還擔心我們的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會不會以各種名目或者變相地將這些善款挪作它用,或者截留、侵占等。
其實,對上述這些問題的反思,就關涉到政權的合法性、正當性的問題。我們對社會如何組織、如何運轉的理念、價值、態(tài)度和假定,以及對政府的期求、愿景、憂心、恐懼,共同塑造了我們心中的政治(政治文化)本身。正是這些價值、符號和信仰決定了人們對既定政治過程、對現實的政治組織、對既有的當權者的態(tài)度,也至關重要地影響著人們對其所處政權、所處政治空間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既定政權、現有政治空間的正當性、合法性的認知。因而,正當性、合法性也就成為政治穩(wěn)定的關鍵要素,它也是政權可持續(xù)發(fā)展、可良性運轉、可走向成功的根源所在。
時至今日,人們主要不是從抽象的意義上來討論為何人們應當服從國家,而是討論他們?yōu)槭裁词聦嵣嫌蟹䦶哪硞國家、既定當局、統(tǒng)治體系、權力格局的行為。什么條件或者何種程序促使人們視權威具有正當性,進而可能支持該政權維系穩(wěn)定?比瑟姆(Beetham)指出,只有滿足三個條件,權力方可謂具備合法性。其一,權力必須根據既定規(guī)則來行使,不管這些規(guī)則是正式的成文法典,還是非正式的傳統(tǒng)、習慣、慣例。其二,合法性必須根據政府與被統(tǒng)治者的共同信念來證明其合理性。其三,合法性必須由被統(tǒng)治者一方同意的表達來呈現。
在這三個條件中,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權力必須守法,權力必須按規(guī)則運作。這是前提,也是關鍵。諸多的合法性流失、乃至合法性危機大抵都是由此引起。對于一個權力運轉不規(guī)范,專治民不治權、多治民少治權、狠治民軟治權的權力結構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蛟S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要依法治權、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的一個重要原因。
質言之,合法性是政治穩(wěn)定與政權存續(xù)的關鍵。因而,一旦合法性備受懷疑或者遭到消解,其后果將是嚴重的。對于被治者而言,是騷動、抗爭、暴亂、革命;
對于治者而言,則是鎮(zhèn)壓、監(jiān)禁、殺戮、改良。由此可見,維系政權的合法性,鞏固政權的權威性,是政權可持續(xù)、權力可發(fā)展的要義所在。這一點,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哪怕是對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說,概莫能外。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災后重建,理當包括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建設;蛘哒f,合法性建設理當成為災后重建的題中應有之意。借此災后重建契機,地方政府理當將合法性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我們不僅要重建災民失去的美好家園,還要建設我們政府失去的或者說原本并不存在、或者有限存在的合法性。當我們這樣來理解災后重建之時,或者更能夠體現災后重建的深層次意蘊。或許,這一點,比單純重建災民的美好家園更為重要;
或許,這一點,也是災民內在的呼喚與深深的吶喊,或許,這一點,也是推動我們政府自身建設不可錯失的良好契機。
2008年6月4日早上八點半完稿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