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 分析了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當前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設計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利用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形成一套立體化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旨在為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安全;檢測;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S-01;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32-0226-02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afety and Tes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AO Min1,2,LI Miao1,FANG Qingkui1 (1.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2.Key Laboratory for Agrifood Safety in Anhui Province,Hefei,Anhui 230036)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safety and tes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nalyzed.Some reform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adopting new teaching methods,making innovativ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assessment methods.A set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was formed,which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safety;Testing;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 安徽農業(yè)大學2017年度校級教研項目。
作者簡介 廖 敏(1978—),男,安徽合肥人,講師,博士,從事農藥殘留與環(huán)境毒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0-19
在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過程中,農產品作為食物的主要原料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首先,農產品安全關系著消費者的健康[1];其次,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石,對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農產品安全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社會穩(wěn)定,備受政府、社會乃至全球的關注,一直以來都是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無法忽視的熱點問題。農產品安全狀況的監(jiān)控很大程度上依賴分析檢測技術的發(fā)展[3]。
農產品安全與檢測是監(jiān)管農產品安全的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在我國設置的111個一級學科中,與農產品安全與檢測相關的學科有9個。安徽農業(yè)大學是國內開設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較早的院校之一,主要介紹農產品中有害物質的種類和檢測方法,包括理論性知識、實踐性實驗技術和綜合實習三方面內容。該課程的課程內容主要為明確農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污染特點,掌握檢測方法,并通過檢測技術了解研究對象中有害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從而明確農產品安全與否,保障農產品質量[4]。
該課程在理論教學中系統(tǒng)介紹了農產品中的有害物質種類和特點、檢測方法、我國農產品安全現狀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在實驗教學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的直觀認識,重點掌握樣品采集、制備及檢測技術。當前我國農產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不合格農產品時有曝光,已引起廣大消費群體的不滿,因此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已迫在眉睫[5]。然而,目前具有農產品安全專業(yè)知識的高級技術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對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培養(yǎng)具有扎實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檢驗人才對于解決農產品質量問題至關重要。
1 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教學現狀
農產品檢測方法和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針對這種變化,對農產品安全與檢測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農產品中有害物質的種類、檢測方法和技術,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1 教學學時減少,教學任務加重 一方面,由于新修訂的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等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實行新的學分制,導致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總學時減少,理論課和實踐課學時都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污染物品種繁多、結構復雜,加上農產品的種類不同以及受污染情況各異,因此農產品安全檢測是一項復雜而精確的工作,不僅涉及多學科知識,而且涉及大量的檢測方法和檢測設備。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日趨完善,農產品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有了很大發(fā)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的概念、理論、方法不斷推陳出新[6-7],但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缺少這些新的檢測方法及檢測設備原理,一些已落伍的檢測方法與設備仍然存在,導致現有的教學內容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修訂,才能將課程教學在現有的學時內完成。
1.2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較差 傳統(tǒng)的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教學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效果較差,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由于檢測設備價格昂貴等因素,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接觸到檢測設備,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但這容易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分離,內容枯燥乏味,課堂講授的內容又多又難,不利于學生理解[8]。學生通常用手機對課件內容進行拍照記錄,這種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容易造成“課堂上檢測”,難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