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曹景行談對外傳播】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曹景行,一個在中國大陸地區(qū)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字。他1947年生于上海,1989年移民香港,1998年加入鳳凰衛(wèi)視,曾擔任過鳳凰衛(wèi)視資訊臺副臺長、鳳凰衛(wèi)視言論部總監(jiān)、《時事開講》節(jié)目主持人。2009年春,曹景行回上海老家養(yǎng)老并義務擔當東方衛(wèi)視的顧問一職,主持《雙城記》。此后鳳凰衛(wèi)視還會不時邀他做特約評論。2009年臨近歲末的一天,記者在清華大學宏盟樓采訪了曹先生。
中國進入第二個
受國際關注的時期
談到在目前這場經濟危機中應如何對外傳播我國的政策和形象這一問題時,曹景行說,我們國家成功應對了這場經濟危機,應該說外部世界對中國從不關注轉變到關注,從負面報道轉變到更加客觀報道。他感覺到第一個類似的轉變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此前一段時間,尤其在“六?四”后,西方世界對中國采取的是敵視甚至是忽視的態(tài)度,希望我們國家跨掉。當我們渡過了那段時期后,西方世界就開始采取不把我們當回事兒的態(tài)度。到1997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出現(xiàn)了對中國的第一個關注期,尤其在“9?11”事件之前,首先我們率先渡過了亞洲金融危機那段艱難時期,其次我們還支持其他國家經濟復蘇,再次中國在這場經濟危機中開始顯示出市場經濟活力。這就是說中國開始與西方世界產生經濟利益關系,這樣他們的關注也首先從經濟開始!9?11”事件后,中國加入WTO,中國跟世界各國的關系都發(fā)生了變化,這時西方世界開始關注中國。曹景行記得大概在2004年,在中國建國55周年前后,西方媒體開始出現(xiàn)對中國比較正面或者中性、而且數(shù)量很大的報道,像《財富》等一系列雜志用中國話題做封面和專輯,出現(xiàn)這種關注的前提就是中國經濟受到世界的關注。
曹景行認為,現(xiàn)在應該是西方世界對中國第二個關注階段。與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情況有點類似,中國不僅自己經受住金融危機的考驗,而且成為其他國家經濟復蘇的帶動力量。在新中國建立60周年期間,出現(xiàn)了對中國關注的熱潮,這一次報道熱潮跟20世紀90年代中期相比有兩個明顯特征,第一數(shù)量比較大,第二介紹中國更加全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對中國的報道是以人權之類的負面報道為主。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后,西方媒體為中國制作的專題還是比較正面的,尤其像美國《時代》周刊的一些做法,美國的《新聞周刊》圍繞中國做的封面故事等都很正面。這說明客觀上世界開始想要再次認識中國。
要注重對外傳播的效果-
曹先生說,現(xiàn)在我們正面臨-+很好的機會,外界需要了解中國,我們也要了解對方,不了解對方的需求,只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這是違反傳播學規(guī)律的。要知道對方的興趣點。他認為,“5?12”汶川地震中中國的對外傳播是個成功的范例,原因是人心共通,在這個時候西方社會反而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更真實的一面。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跟拉薩“3?14”事件相比,我們的信息更開放,效果也更好,所以中國要做好外宣,首要條件就是開放。
曹先生認為目前我們外宣工作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在用內宣思維對待外宣,只考慮自己怎么做,不考慮對方怎么接受。就是說對于如何讓對方接受的主導性作用較差,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投入再多的硬件、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曹先生認為,現(xiàn)在我們的外宣好像患上了“維也納大廳綜合癥”,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出去表演、宣傳,但不關心效果。我們應關注有多少人去看?效果如何?所以我說,宣傳目的是關鍵,我們的外宣品是做給外國人看的,不僅要對方接收還要讓其準確接受。圍繞這個目的,我們在哪些方面還欠缺,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要搞清楚我們是不是應該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出發(fā),我們到底要達到什么效果和目的,一定先把這個基本的問題搞明白。打個比方說,我們國家現(xiàn)在的出口加工為什么這么發(fā)達,就是因為人家看好我們的產品,愿意來買。外宣品也是如此,我們的信息和形象,開始人家并不關心你,現(xiàn)在雖然我們贏得了外界的關注,但大多數(shù)有關中國的宣傳產品是外國人制作的,而不是我們生產和銷售的。如果我們注重效果和人家的需求,這方面做得好。自然會贏得對我們提供產品的需求和市場。
消除被圍困的心態(tài)
在談到對外傳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時,曹景行說,如果我們本身持有比較開放的心態(tài),就有利于別人準確地了解我們。例如,負面報道是西方媒體的一個傾向,他們對本國的政府和新聞都傾向于負面報道,我們又怎么可能要求他們對中國都是正面報道呢?
曹先生回憶說,1997年香港回歸時,有個日本自由撰稿人,用中文在臺灣的《綜合時報》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大概是他們就是來看香港的末日,用了很惡劣的字眼!敦敻弧冯s志封面的標題就是“香港死亡”(TheDeath of Hong Kong),那時候對待他們的辦法只有讓他們看到事實。美國CBS前主播丹?拉瑟6月30日晚上還在報道,7月1號下午他們就拆棚離開了,他說什么都沒發(fā)生(nothinghappened)。這就是西方的新聞規(guī)律。但如果發(fā)生任何小的流血事件。在他們看來都是大新聞。事實是,香港大街小巷沒有人擋軍車,大家都在夾道歡迎解放軍,這出乎西方媒體的預料。但他們還會對香港的未來做很多不祥的預測,當然后來像《財富》雜志就只好承認自己完全錯了。 曹先生說,每個媒體都以市場需要和價值觀來報道新聞。面對西方媒體這樣的規(guī)律我們應該放棄原來的那種被圍困的心態(tài),奧運會還有即將到來的世博會都是外界了解我們很好的機會。曹先生在一次講課中提到,奧巴馬訪華將為中國帶來10萬美國留學生,這時有學生提出來,那么這些留學生有沒有可能影響我們。他笑著說,外國人來到中國,我們對他們的影響要多得多。例如奧運會中也發(fā)生了一些負面事件,但現(xiàn)在看來奧運會還是我們影響對方更多一些。上海世博會舉辦的時間有半年,會期更長,可能也會發(fā)生一些負面事件。但關鍵是我們對負面事件的心態(tài)要正確,不能有被圍困的心態(tài),如果擔心對方要打進來,這樣的心態(tài)會讓我們固步自封,什么都不敢做。對外傳播,有時候出點錯也是正常的,但大家面對錯誤的心態(tài)要好。以前我們國家的實力弱,西方對我們有圍困的心理,現(xiàn)在西方已經知道無法圍困我們了,我們就要放棄被圍困的心態(tài)。就像從小經常挨打的一個孩子,長大了還是有緊張的感覺,但現(xiàn)在這個孩子已經長大了,就不要有被欺負的不正常心態(tài)了。說到這里,曹先生的眼里充滿笑意和自信,很用力地點了點頭。
制定對外傳播的
“全媒體”攻略
曹先生向筆者透露,繼與鳳凰衛(wèi)視合作后,他又將加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央廣手機臺項目合作,他認為手機媒體有持久發(fā)展的可能。開放和免費是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但劣勢是無法形成深入的盈利模式。手機從一開始就是付費的,而且是壟斷行業(yè),所以他看好手機媒體的發(fā)展前景,尤其3G出現(xiàn)后,與手機媒體進行內容上的合作會更多一些。
另外,就是跟廣播的合作。曹先生說,跟電視相比,他更喜歡廣播,因為電視成本太高,對觀眾在時間等方面的制約太大,值得收看的節(jié)目也越來越少。更多觀眾喜愛看的也就是娛樂節(jié)目,認真看新聞的很少,手機要做符合手機特點的資訊。曹先生說,新聞的資訊太多了,大陸的資訊比香港多,問題是受眾沒有時間去消化,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媒體思路,對媒體的篩選和深入加工,需要眼界、經驗或者品牌。
筆者問曹先生,一旦轉型到手機和廣播媒體,他的個人表現(xiàn)風格會不會有變化。他說,電視上要平穩(wěn)理性些,手機上要簡練和尖銳一些,以后的媒體可能更多是片斷而不是連貫的。同樣的新聞,通過不同形式的呈現(xiàn)就可能符合不同受眾的需求。目前,曹先生在《上海聯(lián)合時報》和《新聞周刊》的專欄內容就是從《曹景行手機報》手稿中篩選出來。
曹先生認為應該推行“全媒體”的傳播攻略,這樣的理念同樣適用于對外傳播,F(xiàn)在人們不是缺少資訊,而是缺少內容符合現(xiàn)代需求的資訊。因而在對外傳播上,渠道也可以多樣化。目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手機,6種媒體曹景行都有涉獵,為不同的人群提供適宜的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
責編:雪 石
相關熱詞搜索:景行 對外 傳播 曹景行談對外傳播 徐克沂談體外不傳播 徐克沂傷口血液接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