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 大城市可以這樣親民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臺北正在大張旗鼓地申請多元美食文化城,從政府到民間到產(chǎn)業(yè)線,都在為此努力。在我看來,所有華人地區(qū),臺北是最有資格得到這塊牌子的。臺北的美食不僅多元,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
與香港的美食相比,臺北有兩大特點:一是價格親民。在香港,要吃到不貴的美食,基本是不可能的。臺北當然也有價格高昂的高檔菜肴,但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日常可以享受的。我比較了一下,同等水平的美食,不包括酒水,臺北的價格僅相當于香港的1/3到1/4,也低于大陸的上海、深圳等城市。二是更加多元。香港擁有豐富的西方菜式,甚至能找到極少數(shù)的西方菜系,這一點臺北稍遜于香港,不過香港中華料理無法與臺北相比。臺灣幾乎把中國大江南北的菜系都很好地傳承下來,香港的中華料理做得一流的只有粵菜和潮汕菜,上海菜可能做得到二流,而做得好的川菜和湘菜館幾乎找不到。而與大陸相比,除了上述兩點,臺北還有第三個優(yōu)點―臺灣的餐館,無論高檔、中檔還是大眾的,服務態(tài)度都很溫和。無論你點多少菜,點什么價格的菜,服務態(tài)度都是一樣的,讓人感覺很隨意。在大陸稍微上檔次的餐館,如果點菜不多,或者點便宜的菜,服務員的臉色就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就服務來說,臺灣比香港好,香港比大陸好。
在臺灣,許多美食店隱身于現(xiàn)代化大廈之間的小巷里弄。隨便到一家館子,多有服務生在門口客氣地推薦拿手菜。拿手菜不一定是最貴的,一般而言,一個菜是三四十臺幣,折算人民幣是10多元,稍貴的大概100臺幣。在一個館子盡可以只點一兩個菜,再到其他的館子去,一晚上可以品嘗三四家的美食。除了臺灣,很難在其他地區(qū)這樣消費。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初,在成都感受過這種氣氛。但現(xiàn)在成都的餐館也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豪華,門口兩邊站著七八個迎賓小姐,里面則金碧輝煌,那種溫馨親民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已蕩然無存。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剛回到香港時,也還能找到10幾條遍布民間美食的小巷子,現(xiàn)在只能找到兩三條了。大部分巷子因危房改造被拆遷,高樓大廈代替了那些可能已存在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房子、老館子。我1993年第一次回香港時,僅靠步行就能吃到傳統(tǒng)的油炸豆腐。1999年再次回來,到幾個偏遠的地區(qū)都找不到了。當?shù)鼐用裾f,政府認為油炸豆腐影響空氣質(zhì)量,所以嚴令禁止了,F(xiàn)在要吃油炸豆腐,只能到臺灣了。
實際上,這些并非簡單的變遷,其背后有著重要的經(jīng)濟、制度原因。之所以在今天的臺灣,仍能找到很豪華的食肆,也能找到很平民的館子,與國民黨當年進行了成功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分不開,這使得政府沒有權(quán)力隨意征地,也不能隨意拆遷小巷里弄。
臺灣還有一個特點,每個小地區(qū)都會把自己的傳統(tǒng)菜式精心地做好,這是非常寶貴的。我回安徽老家,除了某些私人朋友家里,在當?shù)夭宛^已經(jīng)很難吃到傳統(tǒng)菜式了。餐館老板解釋,傳統(tǒng)菜式已不是現(xiàn)在的風氣。現(xiàn)在地方餐館都想學城市風氣,學不來卻把地方傳統(tǒng)丟了。在北京、上海、廣州,都只能吃到一樣的菜式,這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風氣?中華文化本來應該是五彩繽紛的。大陸的城市已經(jīng)被批評為“千城一面”,城市面貌、美食漸趨同一化和平庸化。
誠懇地說,如果是自己掏錢到周邊地區(qū)旅游,第一選擇應該是臺灣。臺灣的美食不僅便宜、多元,而且很多館子下午5點才開門,可以吃到夜里兩三點。我覺得臺灣的大學生真是幸福,一天到晚可以吃便宜的好東西。能夠擺小攤,能夠做小生意,不僅對城市的某些階層是重要的謀生之路,對于消費者也是幸福的事。這種城市才是使人留戀的,才是親民的,才是擁有很多機會的。大陸的城市,如果能向臺灣學習這些東西,不僅對游客,還是對生活于此的人,都能增加城市的魅力,這比花大筆的錢打造城市形象效果要好得多。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都有著獨特的傳統(tǒng),每個地方都應該像臺北一樣,珍惜自己小小的但悠久的傳統(tǒng)。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大城市 親民 大城市可以這樣親民 中國十大城市 中國大城市排名2017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