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解構(gòu)歸元寺]歸元寺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幾乎每個武漢人都去過歸元寺,應該還有不少人去過不止一次,但除了“拜財神”、“數(shù)羅漢”這些,歸元寺的門道,你還了解多少?   據(jù)說歸元禪寺最初的格局,和大多數(shù)寺廟建筑一樣,也是坐北朝南。于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白光、主峰二位法師在明代漢陽詩人王章甫葵園舊址上建造。后迭經(jīng)戰(zhàn)亂,屢敗屢興,現(xiàn)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國初年陸續(xù)所建,呈坐西朝東之勢。
  現(xiàn)在的歸元禪寺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庭院,共28棟殿堂樓閣,主要集中在北、中、南三院之中。如果禮佛的話,一定要從中院的“大雄寶殿”開始上香;但如果作為一個觀光客,進大門之后就得再往里走一點,從北院開始參觀。
  
  大門篇
  
  門獅
  
  歸元禪寺的五對門獅中,有兩對是文物,一對守在老三門,一對守韋馱殿門。
  守老三門的石獅,連座共高2.3米,原在漢陽縣衙、府衙門前,為明代遺物。武漢解放之后,漢陽顯正街的衙門撤銷,信眾將被棄下的石獅合力搬到了歸元寺。而韋馱殿門前的石獅,是清代匠人的作品。
  
  “歸元禪寺”匾額
  
  去過歸元寺的人,應該都見過這塊匾額!皻w元禪寺”四個大字,字體工整,筆式雄渾。依據(jù)2003年出版的《歸元寺志》記載,此匾是清朝光緒皇帝于1887年(又傳1889年)敕賜。按1914年《重修歸元禪寺記》所載:“乃呈清漢陽縣憲,層稟達部,仰叩圣眷,敕賜歸元禪寺四字,并賜龍藏,永遠恪守!
  雖僅高6尺,卻是全國寺廟中罕見的直匾。因為在帝制時期,只有得到皇上敕賜的寺廟,才可直書匾額,比如北京的雍和宮等。在武漢,僅有歸元禪寺和古德寺的匾額,是豎著寫的。
  關(guān)于直匾的由來,還有另外一個說法。相傳,當年道光皇帝聽聞歸元禪寺開山祖師白光的諸多善行之后,曾親賜玉璽一方,書“敕賜歸元禪寺傳曹洞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師印”20個字,由此,歸元禪寺就換上了直書匾額。寺中確有此印不假(據(jù)說現(xiàn)藏于藏經(jīng)閣內(nèi)),“文革”之后,昌明法師曾將其展出,但“道光賜璽”一說,只是相傳,并無文字記載。
  
  北院篇
  
  翠微妙境
  
  進三門后往右拐進一個圓形的門,就是北院,院門后寫著“翠微妙境”四個字!按湮ⅰ倍衷从谕跏峡麍@,相傳當年王章甫買來太湖石,并依此在院中壘砌了一座大假山,題名為“翠微峰”。《續(xù)漢口叢談》中對此略有記載:“園中亦有石,縐透殊倫,題曰翠微峰。峰旁有井,號翠微井!
  如今,翠微峰早已不見了蹤影,游人只能透過翠微井來想象當年的景致了。
  翠微井又被稱為“翠微古泉”,位于新建的翠微亭中央,泉水深11米,連井臺共14米,現(xiàn)已棄用。相傳,泉源是“大海之水越石穿土而來”,可供三五百僧人飲用,取之不竭;如果靜心在井口貼耳傾聽,甚至可以聽到海浪聲。
  北院中還有一處以“翠微”命名的景觀――翠微古池,位于藏經(jīng)閣前。翠微古池曾是王氏葵園的觀魚池,也沒有與自來水管相通,水源來自地下泉水和天上雨水。據(jù)說,無論酷暑、嚴冬,古池的水位都不改變,從沒出現(xiàn)枯竭或者泛濫的現(xiàn)象。
  
  藏經(jīng)閣
  
  藏經(jīng)閣是北院的主體建筑,是收藏佛教經(jīng)典和藝術(shù)珍品的地方,F(xiàn)存的藏經(jīng)閣復建于1920年,高約25米,共兩層五間,為仿唐牌樓建筑,是武漢市內(nèi)唯一的磚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物。大門上懸掛“勝大遼闊”四個字,是民國4年(1915年)黎元洪所題。
  藏經(jīng)閣內(nèi)殿堂高闊,正中供奉著一座白玉石雕刻的釋迦牟尼佛坐像,為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四大玉佛”之一。這尊玉佛由緬甸佛教三寶弟子于1935年8月贈與歸元禪寺,約有2噸重,是緬甸工匠用一塊重約3噸、高約2米的乳白玉石雕刻而成。同時由緬甸贈與中國的玉佛還有兩尊,分別在北京的北海公園,和上海的玉佛寺。
  藏經(jīng)閣內(nèi)藏清代《龍藏》,共714函分作48個柜子儲藏,基本無缺,《歸元寺志》記:“中原各省,有此全藏者,恐怕難找了!贝送,還藏有《大正藏》、《續(xù)藏》、《頻伽藏》、《磧砂藏》等佛教經(jīng)典,其中《大正藏》和《續(xù)藏》是日文譯版,《磧砂藏》是影印宋版。此外還有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一是清光緒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歲老人李舜年書寫的“佛”字經(jīng)――這個“佛”字是在長寬不超過六寸的紙上,由《金剛經(jīng)》和《心經(jīng)》的原文共5424個字組成,每個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放大鏡下觀看,每個字都一絲不茍,實屬書法珍品;另一件是民國初年(1915-1924年),武昌僧人妙榮和尚刺血調(diào)和金粉抄成的《華嚴經(jīng)》和《法華經(jīng)》。
  閣內(nèi)典藏的經(jīng)書都不輕易示人,普通游客只能通過主殿內(nèi)左右兩側(cè),8個陳列品柜中展示的文物,大致感受下歸元禪寺藏經(jīng)閣深厚的底蘊。這些展品都是各時期的信眾贈與寺院的,包括佛像和宗教法物供器等,其中以右側(cè)第三陳列柜中的北魏石刻最為珍貴。這尊觀音像的歷史超過1600多年,不僅發(fā)紋、衣褶、掛珠都雕刻得十分精細,而且神情動人,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念佛堂
  
  念佛堂是歸元禪寺內(nèi)唯一的純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也是“年紀”最大的建筑――重修于1908年。據(jù)寺內(nèi)工作人員介紹,念佛堂以前是寺內(nèi)僧人打坐念經(jīng)的地方,現(xiàn)在里面主要供奉著“西方三圣”,三尊佛像均是采用高約4米、直徑約1.5米的樟木雕刻而成。
  
  露天觀音銅像
  
  1989年5月由臺灣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師贈送,象征兩岸佛教文化交流。這尊佛像手捧一枚寶珠,不少香客都以為被抱著的是一個小童,將其認成傳說中的“送子觀音”,其實“送子觀音”在這尊佛像身后不遠處的大士閣內(nèi)。
  
  大士閣
  
  大士閣是典型的徽式建筑,因其中供奉的觀音被尊為大士,所以得名。
  大士閣的前身被稱為“百子堂”,堂內(nèi)供奉送子娘娘。當時的供桌上會有一個紅色布袋,袋內(nèi)裝有筷子、小布鞋、紅棗、花生四種物品。按照過去的習俗,若女性婚后無子,清晨起床后排凈二便,沐浴更衣,到送子娘娘面前燒香磕頭之后,單手在紅色布袋里摸物。如果摸到筷子,表示會有兒子;如果摸到鞋子(武漢方言中“鞋子”與“孩子”同音),表面會有孩子的,不要心急;如果摸到紅棗,表示能早添貴子;摸到“花生”表明兒子、女兒“花著生”。不管摸到什么,都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揣在懷中即刻返家,認為這樣就可以有身孕。
  現(xiàn)在的大士閣已經(jīng)不設(shè)紅布袋了,這種舊俗也隨之絕跡。
  這尊供奉在大士閣的觀音像,和一般的“送子觀音”造型有所不同,手中并沒有懷抱童子。仔細看佛像身邊,除了十八羅漢之外,還有十二尊花甲子。在佛教中,十二花甲子代表著十二生肖,據(jù)說也有“送子”的寓意。
  佛龕左側(cè)的墻壁上有一塊高2.2米、寬0.9米的青石碑,沒有特別的標志,不太引人注目,一般游客都不會注意到它,但這其實是歸元寺的鎮(zhèn)寺之寶之一――石刻楊柳觀音。
  唐朝有三大人物畫家,楊敬人畫帝王,吳道子畫鐘馗,閻立本畫觀音,這幅觀音像,就是民國三年時,由兩位比丘根據(jù)閻立本的作品雕刻而成的,石雕右上方還有昌明法師為其題的詩作。工筆流暢、雕工細膩、畫面?zhèn)魃瘢缙谧逃谄胀由。曾以宣紙作拓片復表,贈與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等貴賓。
  
  中院篇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寺廟的主殿,或稱大殿,也是寺內(nèi)僧人上早、晚課的場所。橫額“大雄寶殿”四個大字,是清代大書法家馮家浩的親筆。
  殿堂中央的高臺上,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雕像,佛祖塑像背面的佛龕中,是歸元寺內(nèi)最具特色的佛像――一尊“海島觀音”的彩色泥塑。這組高6米、寬4米、傾角為30度的大型群塑,完全沒有采用鋼筋、水泥,而是用絲綢、棕麻等原生材料塑成。雖然人物眾多,但層次分明,色彩鮮艷,歷經(jīng)戰(zhàn)亂也毫無殘損。在其他寺廟中,塑造“海島觀音像”時都是在平面上垂直制作,唯有歸元寺里的這尊,抬頭便能與之“四目相對”。
  大殿兩旁的墻壁上,是十八羅漢的石刻像。在大多數(shù)寺廟中,十八羅漢都是以塑像形式出現(xiàn),而歸元禪寺方丈隆印法師在維修大殿時,考慮到塑像占地面積大,影響游人觀光,于是采用了清朝高僧竹禪法師的羅漢石刻供奉,既騰出了空間,也使得歸元寺的大雄寶殿多了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
  
  韋馱殿
  
  大門上的匾額寫的“歸元古剎”,也是黎元洪的手書。民國元年(1912年),歸元禪寺募化重修,黎元洪帶頭捐款,并贈送三塊巨匾祝賀。其中,“歸元古剎”和“勝大宏闊”留傳至今,而“三乘廣運”在民國年間就已經(jīng)被毀,現(xiàn)只有復裱本掛于老藏閣大門上。
  韋馱殿的背面,有昌明法師寫的“回頭是岸”四個大字。昌明法師的書法中,都帶著一些禪意,比如這個“岸”字,“山”旁不在頂上,而是被擺到了一側(cè)。昌明法師的意思是,修行之人,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能把“山”壓在心頭。
  韋馱殿內(nèi)還有一處昌明法師的題字,位于正面供奉的彌勒佛像上方,寫的是“皆大歡喜”。其中“大”字的一橫中間格外粗,把這一橫去掉,就是個“人”字,好像彌勒佛的大肚子;“喜”字的兩個“口”也沒有完全封死,意味“笑口常開”,應了佛像兩旁的檻聯(lián)上寫的“大度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兩行字。
  
  鐘鼓樓
  
  現(xiàn)在的鐘鼓樓已經(jīng)很少被使用,在以前每逢早晚殿或大法會,都要“鐘鼓齊鳴”,會有專職的僧人“敲板”。即使現(xiàn)在很難再感受到“鐘鼓齊鳴”的肅穆之勢,但看到它們,依然能使人聯(lián)想到僧人嚴謹?shù)某跨娔汗牡姆痖T生活。
  
  放生池
  
  據(jù)《歸元禪寺》一書記載,寺廟中古時的放生池,“水清魚躍、龜游碧池,造型別致的假山奇峰異景……假山石峰的四個方向塑造有四條躍出水面的紅魚,口中噴射著長長的水漣……是佛教叢林放生池中一大景觀!
  現(xiàn)在的放生池由64根石柱和64塊石刻板組成樓欄桿,每根石柱上雕刻一尊石獅。盛夏時池中景色最為別致:蓮開滿池,大大小小的烏龜、甲魚爬在兩朵水泥蓮花瓣上曬太陽,給肅穆的寺廟帶來一番別樣的生趣。
  
  南院篇
  
  羅漢堂
  
  寺中羅漢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咸豐二年(1852年),毀于兵燹,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近二百年歷史。羅漢堂布局成“田”字型格局,“田”字四個口為四個小天井,給龐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羅漢依“田”字排列,殿堂里盡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卻沒有擁擠之感。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為依據(jù),進行加工提煉,創(chuàng)造而成的。
  全國寺廟中保存比較完好的羅漢堂為數(shù)不多,最著名的有四處,被稱為:“上寶光(新都),下西園(蘇州),中歸元(武漢),北碧云(北京)!边@些羅漢堂的五百羅漢像,有木刻、有泥雕,唯有歸元寺的羅漢既不是木刻,也不是泥雕,而是采用了“脫塑”工藝,由黃陂的兩位塑師用了9年時間塑造而成。
  所謂“脫塑”,就是先用土泥做成人體般大小的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層粘貼套塑,稱為漆布空塑。成型后,在每尊羅漢背后取一小孔,注入水化泥成漿,將羅漢內(nèi)部沖洗干凈。這樣一來,每尊羅漢重量不超過25公斤,也因此,歸元寺的羅漢不怕水浸。1954年武漢遭遇大洪水,水位在29.73米,歸元禪寺一片汪洋,而五百羅漢絲毫無損。關(guān)于那年大洪水,還有一個聽來的段子:洪水期間,好多“羅漢”都浮了起來,不少周圍的居民趴在“羅漢”上保住了性命。
  到歸元寺數(shù)羅漢,是武漢民間早已形成的一種有趣習俗。根據(jù)自己的年齡,隨心所欲地從任何一尊羅漢順序數(shù),有多大年紀就數(shù)多少尊,數(shù)到為止時再看這尊羅漢的尊號、動作、面部表情等,再到出口處買張對應的“羅漢單片”,看看上面說得準不準。
  
  
  西院篇
  
  雙面觀音
  
  羅漢堂背后的西園,是2003年歸元寺開辟的新景區(qū),在西園的中心地帶,聳立著一尊重達20噸、高18.8米的雙面觀音銅像。
  
  圓通閣
  
  于2008年開工,建成之后將是一座高51米的木石結(jié)構(gòu)的閣樓,比黃鶴樓略矮,將成為武漢地區(qū)又一個標志性的仿古建筑,里面除可能請進25尊圓通菩薩外,此前運至歸元寺一塊重達3.2噸的和田玉也有可能一并在這里展出。這塊和田玉也被譽為“鎮(zhèn)寺之寶”,按照計劃,將被打造成一尊2噸重的彌勒佛像。
  
  財寶天王殿
  
  位于西院的西南方位,殿內(nèi)供奉五尊鑄銅像,每尊重約3噸。每逢大年初五,也是民間傳說中“財神爺”的生日,都會有數(shù)以十萬計的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搶頭香”。即使寺里寺外被擠得水泄不通,也擋不住老百姓想“發(fā)財”的心愿。初五去拜過“財神”的人都知道,每到那一天,是絕對進不去殿內(nèi)的,一排“功德箱”擺在殿門口,香客們只能遙遙地拜一拜“財神”。
  今年計劃著初五去“搶頭香”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由于歸元寺內(nèi)多處建筑工程尚未完工,除夕和正月初四晚上寺院將不對外開放,過年期間的敬香活動時間改為6時至19時。
  
  云集齋素餐館
  
  于1958年由寺院28名僧人開辦,是寺內(nèi)最主要的素食餐館。齋內(nèi)的素菜特點是清淡、咸鮮,還承接各種素食筵席。素菜包子很好吃,1塊錢一個!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解構(gòu) 歸元寺 解構(gòu)歸元寺 歸元寺 歸元寺解簽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