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因“試誤”生智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語文課上我們卻時常會忽略“試誤”的過程,片面追求課堂表面的圓滿,將錯誤或藏或掖,或輕描淡寫,或一帶而過,掩蓋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事實上,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故而,“錯誤”也有它特有的“精彩”之處。那么,如何認識和對待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呢?在我看來:
一、容“誤”——萬紫千紅總是春
“錯誤”與“正確”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我們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表達方式,也就有著參差不齊的思維水平,難免就會出錯。出錯,是因為學生還不熟練,而“正確”IT是從“錯”的辨析、篩選中逐步形成的。正因為出錯,才需要點撥、引導和解惑,才會有探究、創(chuàng)新和超越。
布魯納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錯誤”。因此,我們要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輕易否定,對學生的積極參與予以肯定,用鼓勵的語言去評判。只有這樣,才會出現(xiàn)一幅“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充滿生機的教育畫卷。
二、利用“誤”——橫看成嶺側成峰
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應是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走固定的路線。特別是課堂上某些意外生成稍縱即逝,如不及時點撥,那是非常遺憾的!闭n堂生成千變萬化,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意外,做點文章,做出名堂。
1.借“誤”,入藕花深處。
[案例1]蘇教版第五冊課文《山行》
師:有些同學把“白云生處有人家”的“生”寫成了“深”。(板書“生”與“深”)誰能說說你為什么會寫成“深”?
生:我想,有白云的地方,山一定很高,有個詞叫“深山老林”,所以寫了這個“深”。
生:《尋隱者不遇》中說“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我覺得這兩個“深”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寫了這個“深”。
師:那么,這里的“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生出的意思。
師:如果你是大詩人杜牧,你覺得用哪個好呢?
。ㄋ伎计蹋
生:我覺得還是用“生”好。因為,用“生”會讓人產生一種云霧繚繞的感覺。
生:我也覺得用“生”好。因為,從詩中我們知道詩人順著石徑往山上望,看見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如果用“深”的話,他就看不見了。
上例中的高明之處在于教授者不僅敏銳地洞察到了學生錯誤中隱藏著的價值,而且能根據這一錯誤資源,引導學生順勢比照“生”與“深”的異同,暢想“生”字背后所蘊含著的美妙意境,借著“誤”點,入了藕花深處,給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
2.誘“誤”,激起千層浪
[案例2]蘇教版第四冊課文《臺灣的蝴蝶谷》
出示課件: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越過花叢,飛過樹木,穿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生:錯了,錯了!
師:呀,哪里錯了?
生:書上是“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木,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師:錯在哪里了呢?
生:花叢低矮,所以是“飛過”。
生:樹林比較高,小蝴蝶飛不了這么高,所以只能“穿過”。
生:小溪是“越過”,“越”說明心情很急切。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參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賽,其間連續(xù)三次中斷了指揮,因為他認定樂譜中出現(xiàn)了“錯誤”。其實,這正是評委們故意設下的“陷阱”。事實上,對這個“陷阱”的大膽否定,正驗證了小澤征爾作為音樂指揮家的真正實力。此例中,教師巧妙構思了一個“錯誤”,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總之,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敢于“出錯”,才能在“試誤”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言語表達的魅力,并自主生成屬于學生自己的言語智慧。
編輯 姚思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