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談三峽大壩的裂縫——瞎子摸象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三峽工程的質量到底如何?一些人說,三峽大壩工程質量好,他們的依據來自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質量檢查組的結論。這么說,三峽大壩應該是一座豐碑了。
中國又有許多英雄,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干了“英雄的事跡”。有這么一位英雄,他是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質量檢查組的副組長,眼睛看不清,用手卻能摸出了三峽工程的質量問題。那么,三峽大壩又應該是什么質量的工程呢?
往往在“英雄的事跡”中,人們看到的卻是事物的另一面。從“英雄的事跡”中,提取真實的信息,以期得到一個全面的判斷。
一、三峽大壩裂縫之爭
2002年3月,“南風窗”發(fā)表了記者趙世龍的“為了三峽大壩不留隱患”的文章,第一次在中國媒體上公開了三峽大壩的裂縫問題,引起了人們對三峽大壩工程質量的關心∶
“2月21日,筆者在三峽大壩施工現場看到:大壩擋水面靠近江心段,大壩澆筑已達185米,在大壩中部80米高左右處,從上到下搭起了一共23條民工稱之為“補縫槽”的腳手架,外罩綠色防護網罩,像23條豎立爬附在壩體中下部的“綠色蜈蚣”陣。這些“綠色蜈蚣”的正下方,沿壩體基邊開挖出一條長數百米、深數十米的施工壕,工人們正在深壕下,壩體基邊忙忙碌碌地施工。記者走上補縫槽幾層,只見大壩壁上從上到下有條條裂痕,縫寬可以插入成年人手掌。經詢問施工工人,這些都是發(fā)現后正待處理的裂縫,因為要灌漿加入諸種新材料,所以他們沿裂縫口用手提切割機將縫口旁邊表層防水水泥層刮去幾公分厚、數十公分寬,再把縫口切開一些,方便施工。在“綠色蜈蚣”的頂端,是巨大的中層泄洪孔,這里搭建了腳手架平臺走道,這正處于大壩的中間部位,可以看到大壩從頂端沿壩體向下鑿出來的條條補縫。工人說,那些已經經過處理了。一名施工員告訴記者,出現裂縫的原因是,“原來每個(澆筑)工段與工段間的隔板材料出了點問題,可能下面的基礎還出了點問題”
“南風窗”的這篇報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因為三峽大壩自開工以來就實現“全面封閉施工”,關于大壩的質量,世人根本無法知道。就是三峽工地發(fā)生的重大工程死亡事故,也只有一小部分有報導,大部分則被掩蓋過去了。其實三峽大壩1999年就出現裂縫,只是到2002年3月才在媒體中曝光。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說:“這只是表面的淺層裂縫,不會影響大壩安全!遍L江三峽開發(fā)總公司總工程師張超然認為:大壩裂縫,在國內外所有的水電工程里頭,都是難以避免的。張超然總工程師的觀點,就成為中國媒介的主要觀點∶“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是大壩澆筑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作為世界上混凝土澆筑量最大的高壩,在連續(xù)高強度施工中,三峽大壩出現裂縫也是難以幸免的!
二、裂縫大小和裂縫的數量成為中國媒介關心的焦點
海外媒體更關注產生裂縫的原因是什么?對三峽大壩安全的影響是什么?特別是長江三峽開發(fā)總公司、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隱瞞三峽建設過程當中的各種問題、不允許公眾監(jiān)督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而中國媒介則把焦點集中在,有多少條裂縫,裂縫有多寬,有多長,有多深這樣的技術問題上。就是這些具體的技術問題,也是各種說法互相矛盾∶
長江三峽開發(fā)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說,大裂縫根本不存在,2001年底出現的裂縫寬度大都只有0.1至0.2毫米,最寬的一條裂縫不過寬1.25毫米,深1至2.5米。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小組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說∶三峽大壩的裂縫是表面裂縫,發(fā)生在大壩表面,很細很淺。潘家錚還說∶“在三峽大壩施工中,我們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檢查是非常細致的。因此,任何只要能看的出來的裂縫都不可能漏網。如果你拿顯微鏡去照可能還有一些小的裂縫,但是沒有什么意義!
三峽工程質量管理報告說∶2001年11月,檢查發(fā)現大壩泄洪壩段上游壩面混凝土裂縫40條裂縫,每個壩段有1~2條裂縫,裂縫寬度0.1~0.3mm,裂縫長度25~30m,裂縫深度1~2m。另外下游壩面出現38條裂縫,每個壩段至少有一條裂縫,裂縫寬度0.51~0.99mm,裂縫長度合計為695.2m,裂縫深度一般不超過3m。
長江委三峽工程建設監(jiān)理部,工程師杜澤快在文章中提到,三峽大壩的最大裂縫深度為3.6米,遠遠超過三峽工程質量管理報告說的2米,或者是陸佑楣說的2.5米。深度為3.6米的裂縫,更不是潘家錚所描述的很細很淺的裂縫。
三峽大壩的裂縫到底是什么樣的裂縫?三峽大壩的質量問題,僅僅是幾根很細很淺的裂縫 的問題嗎?這些至今都還是迷。為了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長江三峽開發(fā)總公司還專門抬出了“中國水利的泰斗”張光斗∶我們(長江三峽開發(fā)總公司)專門去北京找了院士張光斗請教,他說大壩不可能不出現裂縫,大體積的混凝土,不像一般薄壁結構,(澆筑)溫度問題相當復雜,因為它體積很大、高,混凝土就要發(fā)熱。三峽工程在溫控方面盡管采取了綜合措施冷卻低溫混凝土,但畢竟混凝土的最高溫度比較高,大壩最低溫在有變的情況下有些低,造成溫差后,大體積的混凝土難免出現裂縫。所以我們把水電建設中混凝土裂縫以及其它的修復,作為混凝土施工里面最后一道工序,它只是一道工序。不可能搞完了大壩沒有任何缺陷。
張光斗在中國水利界可以說是一言九鼎,就是原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還是靠張光斗的推薦才當上工程院士的。
三、瞎子摸象
2005年7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王建柱撰寫的“張光斗∶江河作歌寫人生”一文。文章中有下面一段文字是描寫張光斗如何認真檢查三峽大壩,對三峽工程負責的“英雄事跡”。
“三峽工程開工后,張光斗擔任國務院三峽建委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副組長,他每年至少兩次來到三峽工地的施工現場進行檢查與咨詢。2000年末,耄耄之年的張光斗又一次來到三峽工地,他為考察導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硬是從基坑攀著腳手架爬到56米高的底孔位置,眼睛看不清,就用手去摸孔壁。之后張光斗在質量檢驗總結會上極力堅持補修導流底孔,以確保工程質量。在場的人們望著腳穿套鞋、頭戴安全帽的老人瘦弱的身影,一個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讀了這段文章,筆者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張光斗兩眼看不清,怎么能擔負三峽大壩質量檢查的重任?讓張光斗負責大壩質量檢查,這就和瞎子摸大象一樣,得到的結論都是片面的,不正確的。中國人都以為,有張光斗這樣的老專家來給三峽大壩質量把關,三峽大壩的質量一定能讓人放心。張光斗兩眼看不清,只能靠手摸,他連一個導流底孔的表面都摸不過來,怎么能對三峽大壩的質量把關負責?
報導說,張光斗兩眼看不清,用手摸出三峽大壩導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問題,而且堅持補修導流底孔。應該說,這只是十分偶然的巧合。他能夠摸到的,只是三峽大壩的一個表面的、局部的問題,而不是深層的、全局性的問題。如果說,張光斗用手摸到了三峽大壩導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問題,不是巧合,那么只能說明,三峽大壩的質量很成問題,到處是問題,就連兩眼看不清的人也能摸到問題。
三峽大壩的裂縫問題,從1999年起就發(fā)生了,在2000年大壩工程質量檢查時,張光斗根本沒有發(fā)現三峽大壩上早已存在的裂縫問題,因為他根本看不清,而且這個裂縫問題用手也摸不到。再說,也沒有這樣可能,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副組長張光斗用手去把三峽大壩都摸個遍。
作為國務院三峽建委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副組長的張光斗,在三峽大壩的質量檢查報告上簽了字,這個簽字能保證三峽大壩的質量嗎?
四、三峽大壩船閘的質量問題
王建柱在張光斗的“英雄事跡”中還提到,1993年5月張光斗被國務院三峽建委聘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核心組的組長,主持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審查。在匯集10個專家組、126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張光斗慎重研究,反復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終審查意見。
自從三峽大壩從2003年6月投入使用以來,運營的實踐證明三峽大壩船閘設計中存在嚴重問題。由于設計問題,三峽大壩船閘在壩址流量大于45000立方米/秒的情況下,就必須關閘停止運行。三峽大壩船閘關閘,就意味著長江航運在三峽大壩處的事實中斷。三峽大壩壩址處的常年洪水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45000立方米/秒低于常年洪水流量,這就意味著,每年三峽大壩船閘都會因此而關閘,造成長江航運中斷。長江航運每年中斷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超過一個月甚至更長。2006年,由于三峽大壩船閘要調高門檻,絕大部分貨運要在這里中斷,而依賴機械翻壩。周恩來總理在生前曾說過,長江建壩,如果造成長江航運中斷,就要把大壩炸掉。
作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核心組的組長的張光斗為此承擔了責任嗎?
五、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問題
2006年三峽大壩船閘要調高門檻。張光斗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防洪組提出,三峽工程要達到預期的防洪目標,防洪庫容起碼要在250億立方米以上。全國人大批準的三峽工程提案,防洪庫容只有221億立方米,已經小于防洪組的要求。后來清華大學對三峽工程水利系的師生對防洪庫容重新計算,結論是三峽水庫防洪庫容不到200億立方米。擔任計算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也承認了計算的錯誤。為此,張光斗寫信給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樹言,建議將防洪限制水位由海拔145米降到海拔135米,以彌補計算錯誤而帶來的三峽防洪庫容的損失,并建議要封鎖防洪庫容計算錯誤的消息。三峽大壩船閘要調高門檻的事實,證明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三峽開發(fā)總公司并沒有接受張光斗的建議。三峽水庫防洪庫容不到200億立方米,比防洪組要求的250億立方米小整整百分之二十!
當2006年三峽大壩船閘門檻調高,就宣布三峽工程的防洪目標不能達到?疾煲粋工程是否成功,主要看其工程目標能否達到。防洪效益,是三峽工程最主要的工程目標,這個效益不能實現,就是宣布三峽工程的失敗。
王建柱報導中把張光斗譽為“長江三峽工程的主要技術把關人”,這個主要技術把關人對三峽工程的防洪目標不能達到的錯誤,又該負什么責任?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