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2007年的《色,戒》:一個有聲有色的巨大文化事件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一、滿城爭說和“看片自由行”
1944到1947年間,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到結(jié)婚、分手三年間的情緣和情怨;
1950 年構(gòu)思,寫作推敲、修改打磨20多年,到1977年才由香港皇冠雜志社出版的一篇小說;
2007年,李安拍攝的一部在威尼斯獲得“金獅”獎的電影,再加上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1940年2月就義的抗日女英雄故事和兩岸三地同時上映的兩個電影版本,這些時間和數(shù)據(jù)掀起了2007年中國最大的文化事件,一時間可說是陽光雨露沐浴,波濤洶涌顛簸。這也有一種略帶黑色的對稱之美:影片和放映場、審查間、報紙網(wǎng)絡(luò)揚起的香艷和肅殺之氣,跟張愛玲的小說倒有一拼。
真實的歷史時代和真實人物的重負、作者虛幻人物與自己生活的糾纏,這幾重的復(fù)雜疊加給中國的觀眾帶來更多理解角度,更多的感覺興奮點,也帶來更多的美麗誤讀以及精深闡釋。面對小說和電影,每個觀眾和作者都找到抒發(fā)自我和奇妙讀解的道路。更不用說,這影片和小說還要穿越兩岸三地的不同當下語境和意識形態(tài)氛圍。所有這些使得《色,戒》成為一個轟然作響、余波陣陣的巨大文化事件。大陸的《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在9月刊出了封面故事,六篇文章把張愛玲、鄭萍如、抗戰(zhàn)時的上海歹土和今日的遺跡周全寫到。許多記者、影評人撰文無數(shù),女學(xué)者崔衛(wèi)平也在《新京報》上寫了《張愛玲給李安出了難題》,文章占了半版篇幅。臺灣的龍應(yīng)臺女士在德國先后寫了兩篇讀這部影片和相關(guān)歷史的感言。此文中有的語言帶著意象派詩歌的韻味和節(jié)奏:“李安的電影,卻像一顆來勢洶洶的大火球從天而落,邊落還邊星火四濺,嗤嗤作響,效果是,人人都在談《色,戒》! 如果去大陸的網(wǎng)站看看,許多憤怒網(wǎng)友猛批這是一部漢奸電影,賣國、反動之類的詞象戰(zhàn)爭時期的炮彈落下,轟炸得網(wǎng)絡(luò)上一片隆隆作響。
我本人則是靠著讀小說,看那個無色之戒的刪節(jié)本,再到新浪網(wǎng)上去找到刪減片段和報紙對刪節(jié)段落的介紹,勉強在自己腦海中虛擬剪接成一個《色,戒》。
這期間,大陸有許多人為了看這個片子專程到飛到香港去看足本的影片,出現(xiàn)一個少見景觀,香港的影院里許多觀眾提著形形色色的購物袋進來看《色,戒》。許多旅行社及時打出廣告,以“游香港,看完全版《色,戒》”招徠游客,一時間居然出現(xiàn)了一個新詞叫做“看片自由行”。
二、影像快感:還原舊時代的視覺盛宴
看《色,戒》,首先打動我的是的影像質(zhì)感。李安用精細、充滿光澤、色彩飽和的影像來還原那些場景、那些器物。影片中的旗袍,易先生穿的襯衣,都能讓人看出它們的質(zhì)地和檔次。三年前在上海,上影廠的朋友在拍《長恨歌》,制片部門覺得美術(shù)部門花錢如流水,他們時常說起一雙皮鞋用了三千塊,心疼得很。但是美術(shù)師張叔平說穿上這樣的皮鞋,演員走路會不一樣。這次看梁朝偉的西服,老在琢磨是什么料子,怎么能做得那樣服帖。在柔潤漫射光的映照下,那些從香港借來的翡翠古董麻將是那樣美麗。聽著搓洗的聲音,我似乎能感覺到那些麻將沉甸甸的分量,它們一定像古董玩家盤熟了的玉一樣,有著油潤的手感。那雨中和夜晚的街道,那些LV的皮包和箱子,那些書桌和地板,經(jīng)過小光比漫射光的處理和精妙的剪接,跟支使著它們的人物一樣有了視覺吸引力和述說當年的意味。影片的導(dǎo)演和剪輯是圓熟內(nèi)斂的,它好到讓你不覺得它好。我在看第一遍時根本就感覺不到這部影片的導(dǎo)演有什么鏡頭技巧,什么跟移啊,鏡頭內(nèi)調(diào)度啊,機位隨著人走不知覺中變換構(gòu)圖和人物關(guān)系,一概看不到。影片對那些舊器物和場景有一種宗教式的尊敬,李安說:“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崩仙虾=志耙矌缀鮼y真,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 “一棵一棵種下去的!边@簡直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標準:整舊如舊。當然,李安不僅如此,他還在拯救那些記憶,他要還原那個時代。龍應(yīng)臺女士說這部影片“它是李安個人的‘搶救歷史’行動!碑斎,也許我們跟著李安一起其實拯救的只是想像,只是縈繞自己內(nèi)心的某些揮之不去的疼痛點。
這就是好看的電影了,它在最直觀層面是色的盛宴,是聲的交響,跟《色,戒》里講的男女吸引道理一樣,它影響人的第一層是感覺的,甚至是生理的。
三、王佳芝:被歷史裹挾的美女刺客和她的自救
《色,戒》的故事當然有給我們做出深刻思索的遼闊空間,但作為一部商業(yè)電影,它首先有其戲劇性必要元素。它有戰(zhàn)爭環(huán)境,有謀殺,性愛,有性愛之后的情愛,有情愛導(dǎo)致的突轉(zhuǎn)。但這其中最值得探索、最難以探索的思想硬核是性對女人心理的影響。
我對這部影片最大不滿意就是它對王佳芝第二次參加刺殺的動機講述不夠結(jié)實,不夠縝密。是的,張愛玲的那部小說,有她作為作家對女性心理、生理的探險和男女關(guān)系的冷靜思考,有冷酷的呈現(xiàn),但也有對自己生活的解釋、辯白,或許有意無意地還放置了些許遮掩。面對這樣一個復(fù)雜、糾纏,內(nèi)部充滿了空白和矛盾的文本,實在是很難穿越。
王佳芝第二次去接近丁默邨刺殺的行動,是個冒死的英雄行為,更難之處在于,這個任務(wù)不是憑借一時之勇沖過了心里的“上場慌”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強烈的人物動機。這個動機,在張愛玲那里是用“義不容辭”一筆帶過。電影編劇王蕙玲從張愛玲小說中的“她倒是演過戲,現(xiàn)在也還是在臺上賣命”挖掘出“為戲而生,為戲而在”的人生狀態(tài),這在故事中就挺難寫清楚。編劇進而認為,女主角“當戲劇的需求與人生起了這么緊密的聯(lián)結(jié)之后,所有的犧牲都不算什么了”。在我看來這作為人物動機的設(shè)置就完全不夠,有點拿概念去推衍人物。如果電影戲劇中的人物做事的動機不夠充分強烈,我看起來總會覺得不那么順遂。按照故事片設(shè)置沖突的規(guī)矩,必須找到一個非常堅實的刺殺動機可以跟后來王佳芝心里對易先生的性愛、情愛對抗,這才能走到在刺殺即將成功的最后關(guān)頭挽救易先生的戲劇高潮。就現(xiàn)有的小說和電影來說,要么寫出她受到時代的潮流推動為了愛國去殺人,要么寫出她為了愛情去殺人。今年夏天我寫一個關(guān)于珍珠港事變前在上;顒拥呐g諜題材的電視劇,就安排女主角的一個哥哥是中國飛行員,在那當口被日軍擊落了,這樣她的冒死勇敢行動就更有個人動機。其實電影里我們看到了鄺裕民對王佳芝的吸引,王佳芝后來在上海終于面對著對鄺裕民的親吻,她這時溫溫地說:“3年前在香港是可能的”。小說里王佳芝知道梁潤生要跟自己過初夜時,張愛玲在“偏偏是梁潤生”后面用了個驚嘆號,這個驚嘆號可以讀解成王佳芝心里想的是:為什么不是鄺裕民。其實這個影片最大的張力在于精神的愛情和性之間的某種關(guān)系。王佳芝也可能是為了愛人去完成刺殺任務(wù),但卻被自己覺醒的性擊倒。在真實生活中,大陸黨史出版社有一本《諜海風(fēng)云——日本對華活動與中日諜報戰(zhàn)》說鄭萍如的中統(tǒng)領(lǐng)導(dǎo)稽希宗跟她是一對情侶。那本書是一個署名吳童的作者編著,這個情侶關(guān)系很可能是作者演繹,但這卻讓我覺得鄭萍如刺殺丁默邨的行動在宏大的愛國潮流下也有了結(jié)實的個人動機。
在大陸的刪節(jié)版電影中,這一點更加說不清,因為沒看到王佳芝性愛之后的情感變化,他給易先生唱《天涯歌女》那一段就有兩種閱讀,一是她為了完成刺殺任務(wù)繼續(xù)在迷惑、糊弄易先生,一是她理解、同情易先生給這個也是“當妓女”的男人一點安慰。
王佳芝去送易先生的信封給吳先生和鄺裕民那一段,王佳芝的訴說是真的恨,而不是愛。她跟鄺裕民沒必要演戲,她說自己盼著他們把易先生打死,腦漿噴在自己身上。這讓她這一段的心境很難解釋,這樣來說王佳芝就一直都想殺掉易先生,只是到買戒指那一會才產(chǎn)生了突變?這個突變寫法是小說帶來的結(jié)構(gòu)性頂牛,小說讓王佳芝直到看到了鴿子蛋一樣的鉆石和易先生像米色蛾翅的睫毛才頓悟。按照現(xiàn)在大陸版《色,戒》的寫法,王佳芝愛上了易先生,她的心思是在看到鉆石的時候才電光火石一閃知道“他是愛我的”,我們知道這一點是看到她叫易先生離開。
不管是港臺版本的“快走,快走”還是大陸版本的“走,走吧”,王佳芝叫易先生離開都是救了愛人的性命,在另一個意義上,她也救了她自己,因為這是她為自己做的一個選擇。為了這個主動、自由的選擇,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易先生還在陪著太太們談?wù)撃募业拇ú撕贸。王佳芝面對著國家間的戰(zhàn)爭和男女之間的戰(zhàn)爭,這個殘酷境遇和她的作為讓今天的讀者繼續(xù)膽寒,也讓我們生出些崇敬:我們和王佳芝一起作為自覺、自主的人共同生存在這個充滿荒誕的世界上。就荒誕境遇中的艱難選擇來說,《色,戒》弘揚了一種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它在探索一個有了自覺意識的人能夠做出何等驚人而勇敢的舉動!渡洹穼懗隽俗顦O端的境遇:當王佳芝遵從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時候,當她決心救自己所愛的人的時候,她付出了生命代價。最令人驚嘆的是:就是那個被她拯救的人簽署了她的死亡執(zhí)行令。
四、易先生:特工殺人王和性愛英雄
從小說到電影,易先生的改動要大得多,豐富得多。對于戰(zhàn)爭和自己的境遇,電影中的易先生都有更多的自覺,對于王佳芝,梁朝偉有更多的溫情和戀眷。在小說里,易先生當晚就搶時間把王佳芝等槍斃了,然后他回家,聽太太們談到哪里吃川菜好,那副臉孔陰沉可怕得緊。在電影里,我們卻看到他坐在王佳芝睡過的床上紅了眼睛。
原著中易先生很大程度上是張愛玲用來寫女人的樓梯扶手和鏡子,這人是模糊的,雖然也有性感情人的一面和冷酷迅速地處死威脅到自己的學(xué)生娃娃的另一面,讀者對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性功能。電影試圖把他當作時代中的“這一個”來寫,有了演員,他就必然是個活人。他對女人有品位,有SM,對自己的漢奸身份充滿自覺和怨恨:“我比他們更會當妓女”。當然,有的臺詞是作者站在人物外面甚至站在人物高處寫的,導(dǎo)演在讓人物自覺于自己的境遇。易先生對自己高層漢奸地位的疏離感表現(xiàn)了他在時代濁流中的極度清醒,這是他對自己的當下境況的異己感,這更多的是電影作者給這個人物的點化和提升。看當時的材料,許多漢奸是覺得自己碰到好年頭了,他們覺得卡住了歷史的咽喉,要逼著時代為自己勇敢弄潮、撥動歷史車輪開工錢。易先生買鉆戒的十二根大條子總不是工資收入吧,最不計較也要問個“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當然,歷史中的活人可能就比這更復(fù)雜,更讓我們思想處理上有麻煩。根據(jù)陳立夫的回憶錄,丁默邨同時是重慶的地下工作者。其實,他們那些人一方面覺得時來運轉(zhuǎn)天助我也生也逢時,覺得該我走鴻運人財兩得,放肆地納寵、包二奶、收金條,一方面都心虛地給自己在各方留后路,這大概是比較真實的心境。我在工廠里學(xué)電焊的師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外號“老甲魚”,從抗戰(zhàn)時到解放前后是上海的警察,這種人被叫做三開人物,跟日本人、汪偽特工和共產(chǎn)黨哪方面都逢迎。據(jù)說他的檔案有一尺多厚,休息抽煙的時候,他偶爾會跟我講上海的女人和哪家館子做的蟹黃湯包最好吃,那是一道淮揚名菜。
五、性愛探索,《色,戒》故事里的鹽
如果許多理論家所言真切,觀淫是觀眾看電影最重要的隱秘欲望,那李安這部《色,戒》算是把電影的長處用到了,當然不是用足了。影片直抵性愛的最真實呈現(xiàn),是的,追尋兩個男女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他們?nèi)绾卧谛詯壑袙暝⒔嵌芬纫蝗f次晚餐紅酒中的對話都要實在和深入。
在敘事表意上和影像觀賞上,性描寫是這部作品的最重要元素,是給其它的感情、歷史氛圍定位的中心坐標點。李安這次得了些先鋒,他直面而又嚴肅地寫性對人的影響,不是寫愛情。把這兩者分開寫,是現(xiàn)代人對兩性關(guān)系拋棄了自我自魅和迷惑的俗見之后的新課題。導(dǎo)演和張愛玲一起從宏大的歷史敘事和固定的道德評判中重新把人給挖掘出來,這次挖掘和挽救出來的真是文學(xué)家最愛的人性,但這次挖掘出來的不是那個籠而統(tǒng)之的humanity,是那個實實在在的sex,是人性中的性那一塊隱秘而又真實無比的敏感地帶。
要論起電影中表現(xiàn)直面性的力量和真諦,李安并不是跑在前頭的人,日本的大島渚在《感官王國》中,美國的薩曼·金(Salman King)在《紅鞋日記》(Red shoe Diaries)中都早有嚴肅的探討。但在商業(yè)電影中如此真切、真誠地表現(xiàn)還是要有些勇氣和認識。另一個麻煩是,李安找到的這個從性到愛的故事又是處在中國歷史的一個敏感地帶上。就此而言,張愛玲和李安都有些勇氣,他們其實只是不避諱性這個重大、革命問題,他們只不過是想把人從歷史的裹挾中拖出來,說是拯救也好,說是曲解也好,結(jié)果是他們給我們一個機會撥開那歷史、政治、民族心理的重重灰塵去看看我們自己是什么樣子。(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李安在接受《三聯(lián)生活周刊》采訪時說,“我要拍《色戒》,就因為大家提到抗日就慷慨激昂,只有張愛玲看透了這個東西。從女性的角度,一個女人去色誘漢奸,這個東西對我誘惑太大,我又興奮了! 在歷史的似乎復(fù)雜而沉重的關(guān)節(jié)點上,把同樣復(fù)雜多樣但是同樣堅實、堅硬的人性面孔呈現(xiàn)出來,李安其實是在拯救我們的理智與情感,他們逼著觀眾去正視那兩性間的吸引力,引導(dǎo)著觀眾敏銳地體會男女的性情,這里的性情當中必須有個頓號,得寫成:性、情。他讓我們對豐富的人性更增加幾分尊重,他逼著我們再一次思索、反觀自己。
張愛玲引用她辜鴻銘叔叔的話說: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她用了這般生理的詞,冷冰冰的醫(yī)學(xué)詞匯撕去了兩性關(guān)系中那情愛的粉紅色溫情面紗。做愛對女人是將她拖入那情、欲、戀的深海,對男人也引起巨變,男人在做愛后得到的是滿足和頹然去勢,這種生理上的頹然和去勢帶來的心理上的淡漠。男人在做愛之前和做愛之后根本就是兩個世界觀。對易先生,電影給他涂抹了微微的一抹溫情和留戀。易先生親手簽署了處決王佳芝等人的命令,回到家里他坐在床上想著這個女人,紅了眼睛。這讓我想起約翰·福爾斯(John Fowles)在《法國中尉的女人》說男主人公查爾斯對莎拉的迷惑與迷戀緣由:“吸引他的,不是莎拉本身,而是她象征的某種感覺,某種可能性,她使他感到被剝奪的滋味!本桶盐蘸湍腥说年P(guān)系說,王佳芝最后達到了跟莎拉一樣的主動和自由,不過在福爾斯那里是高揚的開放結(jié)尾,在李安這里是陰暗、慘烈的中國式悲劇。
在《色,戒》這個巨大的文化事件中,有一件事讓我驚詫莫名。性愛描寫是這部作品的鹽,李安居然說刪減版本對觀眾欣賞沒影響,這十分怪異。這就像一位廚師說做菜放多少鹽沒關(guān)系,多一勺少一勺對口味影響不大,可以入鄉(xiāng)隨俗,讓端菜上桌的跑堂隨意斟酌處理。廣州的《新快報》上有篇文章以《誰說<色,戒>刪改看不出來?》為題。作者將幾段刪減和臺詞修改都列出來并從觀眾角度做了對比。我的結(jié)論跟記者劉嫣一樣,幾處刪減和結(jié)尾處的臺詞改動是致命的閹割。風(fēng)傳這些刪改是李安親自操刀,不知道這是減肥還是自宮;蛟S,李安根本不拿大陸的觀眾當觀眾,所以他絲毫不在意大陸觀眾對這部作品的印象。
六、史實、小說、電影,多重的迷霧與政治的綁架
《色,戒》電影里的王佳芝被演戲的誘惑鼓動著去參加刺殺行動,還為此付出了自己的貞操,后來自己“有很久都不確定有沒有染上什么臟病”,結(jié)尾處,她因為自己的身心變化放走情人/漢奸而喪失了性命。用意大利導(dǎo)演貝托盧奇的話說,她是歷史的人質(zhì)。但是,我看到,今天的政治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又再次把影片綁架為人質(zhì),我們看到管理機構(gòu)的簡單處置、思維的慣性、意識形態(tài)訓(xùn)練出的高音喇叭如何在肢解和曲解這個作品。再看看大陸的網(wǎng)站,許多批評是從既定的歷史評判和政治定論出發(fā),言語兇猛,頗為醒目。天涯網(wǎng)站的『關(guān)天茶舍』,中,網(wǎng)友炮郎評論說:“李安、張愛玲也就罷了,沒指望他們怎么樣。可悲的是,絕大多數(shù)國內(nèi)的評論都沒有觸及這部影片反動的政治傾向,只會一味地捧場。這是評論界的恥辱。知識分子就這么靠不住嗎?” 根據(jù)“粉絲”等網(wǎng)站的報道,大陸左翼書店“烏有之鄉(xiāng)”曾組織討論本片。有報道說:“話劇編導(dǎo)黃紀蘇,批評《色,戒》‘用肉色混淆了中國近代的大是大非,用肉色呈上西方主子喜愛的小貢品’。”中國傳媒大學(xué)有位學(xué)者指責李安憑借這部電影“給漢奸整容”、“給維護民族精神的主流文化敲響警鐘”。傳統(tǒng)家庭促進會總干事譚克成博士認為,電影渲染男女之間的性關(guān)系,是引誘青少年干不道德事情。譚博士更斥責李安是“文化漢奸”:“要中國男女演員在大銀幕上脫光衣服,色誘洋人,為求一獎……令華人蒙羞!” 這些觀點、評價角度和文風(fēng)都跟29年前的《人間》雜志上域外人先生寫的評判文章大致相同。
的確,《色,戒》跟以前的許多抗戰(zhàn)題材電影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對人的認識有根本差異。有些主旋律電影和我看過的一些臺灣陳舊政宣片是從思想正確出發(fā),從某種既定歷史定論出發(fā),這些影片對人的性質(zhì)評價是先在的,其中的人物大概就是抗日英雄、漢奸、不斷被喚醒的群眾這幾類。最近影片公映后鄭萍如的親屬還是這樣理解自己的家人,這樣去要求張愛玲的小說和李安的電影,他們擔心李安的電影影響到自己的親戚的名譽。
所謂“為漢奸整容”的話題是所有關(guān)于《色,戒》的討論中最令我打瞌睡的一個話題,關(guān)于抗戰(zhàn)時期的投降和抵抗是有很多問題至今還值得研究,但是李安的這部電影談的不是忠奸之事。
這個小說與史實有關(guān)聯(lián),但是,我們今天不管是在觀賞電影中去發(fā)掘深處的敘事肌理和人性的顏色,還是考察真實的歷史材料,都應(yīng)該也可以透過歷史定論和意識形態(tài)堆積在上面的厚重灰塵,都應(yīng)該對人性的復(fù)雜和細微變化有所敬畏,都應(yīng)該允許他人去闡釋、認識人性的復(fù)雜和精微,好在今天我們已經(jīng)有了還算正常的交往環(huán)境,一個作者或者研究者的編排和解釋如果對人性和史實過分強暴,那顏面盡失的首先不是歷史而是他自己。我們看到,不管是電影形象和記錄的史實,它們都不象某種政治概念的框子那樣整齊、清晰,這些人物和形象常常充滿了模糊的形狀和很難辨析的毛邊。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丁默邨對鄭萍如沒有那么溫情和那么深情,他未必能讓女人覺得“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就是把胡蘭成跟張愛玲有過的情意和纏綿放進去也不足以引出電影中的以死相救。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丁默邨和鄭萍如也比我們所知道的復(fù)雜多變。就丁默邨而言,他在1941年成為國民政府的雙重間諜,為國民政府架設(shè)電臺、提供情報。營救被捕人員。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他被任命為“浙江省軍委員”并免于一死。
鄭萍如生命最后時光的一些記錄也讓我唏噓不已。我在書架上找到一本《汪偽特工殺人狂李士群》(劉紅娟編著,團結(jié)出版社2000年出版)。這本書里節(jié)錄了日本人晴氣慶雍寫的回憶,他當時是日本憲兵隊與“特工總部”(即76號特務(wù)機關(guān))和“梅機關(guān)”三者之間的聯(lián)絡(luò)官。這個材料把事情寫得十分復(fù)雜,在我看來還算逼真而入情理。晴氣慶雍說了自己對待鄭萍如的心情:“我不知為什么很想救她,哪怕是免她一死也好。我也深知她罪孽深重,可總想救她一下。我之所以產(chǎn)生這種心情,也許因為她是日華混血兒吧,在她身上流著日本人的血。”晴氣說自己也去求過李士群,李士群說汪兆銘(號精衛(wèi))已經(jīng)下了關(guān)于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晴氣心有不甘:“我雖然可憐她,但一想到汪兆銘政府會發(fā)生動搖,也只得無能為力了!睂τ卩嵠既绲乃,晴氣描繪得十分細致,為了平安通過英美軍戒備的區(qū)域,特工們騙她說是去買東西,可是,“當汽車開過虹口向可怕的閘北駛?cè)r,她終于預(yù)感到自己將要臨頭的命運,于是在汽車里不問是誰抱著就求救,聲嘶力竭地哭叫:‘今后一定改邪歸正,饒了我這一次吧!’到了刑場,她仍然死死抓住車門不放,怎么也不肯下車。須臾,她那張漂亮的臉蛋變得十分可怕,猶如惡魔。她厭世怨人,痛罵丁默邨!宦晿岉懀茄G的身軀就像一只美麗的飛蛾頓時癱倒在黑色的土地上。”
一篇28頁的小說,小說專家張愛玲為何寫了27年?天涯網(wǎng)站的『關(guān)天茶舍』網(wǎng)友公民黃寫了文章提出這個問題?戳怂膶Υ鸢傅牟孪,我不禁伏案沉思良久。他說:“從50年代到70年代,終于在自由社會里生活的張愛鈴,也一定旁觀到了‘動物園’里的把戲。這或許給了她對《色·戒》更大的自信。20年的等待的確換來了歷史的明證。當‘鄺裕民’們抗戰(zhàn)、革命事業(yè)勝利后,掉頭就吃自己的同志和親人,大陸有‘林昭’、‘張志新’、臺灣有‘江南’;仡20世紀的中國,為‘革命’、‘主義’、‘民族’、‘國家’捐失了性命的人有萬千;
而為之失卻了個體靈魂的,卻達至億萬。沒有了‘魂靈’的人,缺乏自由主義信仰、女性主義關(guān)懷的人們,看小說、看電影《色·戒》又有幾多困難!
李安的弟弟李崗在選角的時候負責扮演易先生跟女演員對戲,他將這個故事看成中國版的狼人故事:“戰(zhàn)爭讓人變成狼,易先生原來是條狼,他在王佳芝身上找到了一點人性,王佳芝是從人變成狼,最后還是她剩下的人性讓她放了那條狼,沒想到最后被狼咬了她!
戰(zhàn)爭是最強大的異己力量,異化的存在摧毀著人,不僅在昨天,還在今天;
藝術(shù)只不過是讓我們把這看得更清楚。戰(zhàn)爭使社會成為人的敵人,使每個人成為自己的敵人。
王佳芝是歷史的人質(zhì),她沉迷于情色,就憑著這點隨性,她到底回歸到自己,在時代和他人的使命之外,她替自己去愛了一回,為了自己的愛去死了一回。
看電影,讀小說,翻史書,我在猜想、疑惑,我的思緒在迷走:鄭萍如、王佳芝和這部叫做《色,戒》的電影,他們誰逃出了人質(zhì)境遇?
或許,我們的觀看和言說就是在試圖解救鄭萍如和王佳芝。
2007年11月18日于北京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