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山西的文宗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前一段時間,韓石山先生寫了一篇宏文,叫《山西的文脈》,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此文雖說是梳理八九十年以來山西的“文脈”,就許多讀者所見,卻是為資格甚老的馬烽“正位”,于是,叫好者有之,不屑者也有之。韓老師有雅號“文壇刀客”,他的文章就是這樣,或嬉笑怒罵,或劍走偏鋒,誠如老杜所云,“語不驚人死不休”,此文在網(wǎng)上激起波瀾,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不研究當代文學,無發(fā)言權,但是,韓老師是當事人,過來人,其中所言,或許有理。
  我想《山西的文脈》的初衷,在于梳理現(xiàn)當代山西文壇的文脈,就像一條河,從哪里來,流經(jīng)哪里,流向哪里。這是很有必要的,但需要功夫,以及經(jīng)歷,見識。這些我都沒有,卻偶然聯(lián)想到了最近一直懷想的“文宗”這個詞。
  這二十余年,從事圖書出版,從書本上看到許多了不起的文人,也親歷了各色文人,自命清高者有之,狂放不羈者有之,虛懷若谷者更有之,見識既廣,感慨就多。回首一想,文人圈,也是社會生態(tài),有大樹,有小草,雖各懷其心,其所必將名歸,不必認真。只是大樹通天,摩霄接天者,實在太少。這樣的文人,或許可稱為“文宗”。諸如統(tǒng)帥“建安七子”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柳宗元,慧眼識英才,拔起眉山“三蘇”的歐陽修,“偶倡優(yōu)而不辭”的關漢卿,高舉“性靈說”的詩人王士禎,清華大學的四大教授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等。那真是其從如云,天下歸心,令人懷想不斷的風景。
  中國古代文化人的價值追求,是所謂“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若以立言論,則所謂“文”似不限于文學的意義,故“文宗”也不應該限于文章之士,要擴展到整個文化史上觀察才好。且“文宗”必與立德、立功相關,無德或無功者,絕不可妄稱文宗。
  于是,歸到正題,且說山西的文宗。
  歷史上,山西可稱為“文宗”的大人物,遠不如山東、河南,甚至不如河北,近不如江浙,甚至不如湘鄂、八閩。但是,山西文化史上的影響巨大的人物,也絕對是可圈可點的。不信,且先試予羅列:
  春秋時候,“設教西河”的卜子夏(或說為孝義人);
  戰(zhàn)國末期集儒法大成的荀子(或說為安澤人);
  漢末郭有道(介休人);
  晉代文豪兼學者郭璞(聞喜人);
  隋代大儒王通(河津人);
  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永濟人);
  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夏縣人)、四朝宰相文彥博(介休人);
  金代文豪元好問(忻府區(qū)人);
  元代雜劇領袖關漢卿(運城人);
  明代理學家薛瑄(萬榮人);
  清代初年學者、書法家傅山(陽曲人);
  民國時期郭象升(晉城人)、常贊春(榆次人)、柯璜(浙江黃巖人,客居太原三十年)。
  至于當代,則有侯外廬(平遙人)、王瑤(平遙人),以及“太原三老”(姚奠中,稷山人;張頷,介休人;林鵬,河北易縣人,客居山西六十年)。如上所列,各代皆有文化巨人。至于是否堪當“文宗”,則有待論列。
  前言,所謂“文宗”,須于文章之外,有大德相配,或有事功在身。其實,居于“宗”的地位,理應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且有追隨者附麗于后,產生團體,影響廣泛、澤被后人,恰似胡楊樹,即使倒下,也是千年不朽。如曹操父子之于“建安七子”,韓柳之于唐宋以后文章,“二程”之于宋明理學,等等。基于此標準,上列古代晉人,差可稱為文宗。其中生于晉,長于晉,為學于晉,澤被于晉者,遠古不可詳考,近而確者,可舉郭泰、王通、元好問、傅山、郭象升論之。
  郭泰(128—169),字林宗。他生當東漢末年,其時,地方豪強并起,割據(jù)紛爭,朝中則是宦官集團與士人集團激烈斗爭,皇帝大權旁落。郭泰少小家貧,卻能矢志讀書,又求學于成皋屈伯彥門下,識得天下大勢。當他在太學讀書時,是太學生的領袖,人品才學,冠于一時。當時名士李膺,人望甚高,對郭泰一見如故,說,郭泰是“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鳥之鳳凰,羽翼未翔”,天下讀書人,“未有如郭林宗者”。因此,郭泰隨即名震京師,人稱“有道先生”。郭泰洞察世事,不就官府征召,以教育為任;針對朝政腐敗,敢于褒貶,揚清激濁,一語既出,時人尊尚如圣言!妒勒f新語》“德行第一”記載了郭泰的言行:“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謁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波,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碑敃r品評時人,往往以郭泰所言為準。他的著述無多,有一卷,論取士之本,已經(jīng)遺失。郭泰去世,年僅42歲,舉世惜之,前往送葬者,有千乘之多,想來,那是一個浩大的場面。大儒蔡邕為郭泰撰寫墓碑,極盡贊揚之能事,并說:“我一生撰寫碑文無數(shù),大多為虛飾之詞;惟郭有道碑文,文符其名,毫無愧色!币虼,郭泰的碑刻,成為后世極端重視的文物。后周時,詔毀天下碑,惟明令郭泰之碑予以保存,可知在亂世里,也知道郭泰是完人,不可遺失典型。清代初年,舊碑已遺失,傅山先生專為重寫重刻,流傳至今?梢姽╇m無文章傳世,去世也早,但以其人格高尚,影響千年而不衰,自然可稱“文宗”。
  歷經(jīng)六朝喪亂,隋朝建立。其時出現(xiàn)大儒王通。他生于公元584年,卒于公元617年,幾乎與隋代相始終,僅活了33歲。王通的弟弟是王績(589—664),其孫是王勃(約650—約676),都是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王通的生活經(jīng)歷、及其著述卻是撲朔迷離。王通以亂世之后復興儒家文化為己任,著述有《續(xù)六經(jīng)》,言“皇綱帝道”,其門人董常、薛收等又將其言論收集,成《中說》。他的名氣很大,時稱“王孔子”,后稱“文中子”。據(jù)說,他15歲時,已經(jīng)收徒講道,又進長安,覲見隋文帝楊堅,企圖販賣帝王之學,然不被重視,隨即返回龍門,專心講學,聚天下英才而授業(yè)。從《中說》可知,隋唐之際,楊素、薛道衡、房玄齡、魏征、杜淹、溫大雅、李靖、陳叔達等名臣,都是王通的弟子。一般而言,老師年齡必大于弟子,最少大部分弟子小于老師,奇怪的是,以上弟子,絕大部分年齡大于王通,至少相當。這要么是王通實在是學問了得,這些大齡青年甘愿自投門下,從他學習“王佐之學”,要么是整理《中說》的人有意夸飾,將他的弟子陣營擴大,借機抬高老師的名聲。據(jù)范文瀾考證,王通的兒子王福郊、王福畤編了楊素、蘇夔、李德林晉見王通的事,而李德林在晉見的這一年就去世了。這一年,王通多大?只有8歲!所以,范文瀾認為王通一家是想瘋了要做圣人,故不惜作偽,欺世盜名。這種觀點自古及今,不絕如縷。且基于一個基本的事實,《隋書》竟然不給情面,為這位顯赫如圣人的當世大家作傳。所以,就王通是否堪稱一代文宗,歷史上形成嚴重對立的兩派。以我看之,王通應該是一位通儒,設帳講學,形成河汾學派,對隋唐的文化崛起起到推動作用。但是,王家及其門人,態(tài)度不老實,王通其德有虧,反而影響了王通的歷史地位,不配作為當時的文宗。

相關熱詞搜索:文宗 山西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